喫代餐能“躺瘦”?專家:部分代餐粉或加入違禁藥物

文 | 新浪科技 楊雪梅

編輯 | 韓大鵬

策劃 | 智商稅研究院

在顏值焦慮、身材焦慮的當下,代餐奶昔、蛋白棒等代餐食品開始進入年輕人的選擇。

“一瓶一餐,滿足身體所需,1瓶抗餓5小時,1頓少喫500千卡。”這是某品牌代餐奶昔的廣告,看上去讓人興奮不已,正好符合了當代年輕人想“一邊喫一邊瘦”“不用節食也不用運動”的需求。目前在一些便利店和超市,代餐奶昔、即食雞胸肉等產品,也開始登上貨架。

但是,代餐食品真的能減肥嗎?喫過代餐食品的人,都瘦了嗎?這裏面還存在諸多問號。

調查:喫代餐瘦身成功者不足10%!

代餐,常見的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代餐餅乾等,起初是供病人使用的。傳到瘦身圈後,便迅速掀起一股潮流。

尤其在2020年前後,不同品牌的代餐食品如雨後春筍迅速興起。在小紅書上、微博上,出現了不少博主推薦代餐奶昔、蛋白棒等代餐食品,其中除了一些新興品牌,如美鮮說、WonderLab等,良品鋪子中糧湯臣倍健、旺旺、康師傅等傳統食品企業也相繼加入其中。此外,以Keep爲代表的運動健康平臺也緊隨其後,推出不同類型的代餐食品和計劃。

同時,資本市場也看到了代餐賽道的商機。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代餐賽道投融資時間近14起,包括Smeal、ffit8、Wonderlab等,僅去年7月 ,總融資金額超過數億元。2020年,國內代餐品牌數量達到了3540個。

目前,在電商平臺搜索關鍵字“代餐”,出來的相關產品五花八門,品種多樣,尤其以代餐奶昔居多,可見市場端的火爆。不過,從銷量來看,頭部的一些品牌均不是很理想。銷量好的單平臺月銷在3000+左右,大多數在1000+左右。

代餐概念看起來美好,要獲得消費者可持續消費卻不是那麼容易。

“能動嘴減肥,我絕不動腿。”90後女生小吳第一次接觸到代餐食品的時候很欣喜,彷彿看到了希望。根據相關App提供的“代餐食品”一週減脂計劃,低則一天只需要二十多元,貴的,一天可花費26-70元,通過可計算的卡路里,似乎能輕輕鬆鬆完成減肥計劃。相關套餐產品包括代餐奶昔、即食雞胸肉、粗糧飯等。

但是在食用了三天後,小吳就覺得有些乏味難以堅持了。新鮮期很快過去,代餐食品變得有些難喫。小吳對碳水的慾望更加強烈。終於在第四天,她忍不住點了麻辣燙外賣,接着是火鍋......代餐的結果反而導致了暴飲暴食,減肥計劃自然也不了了之了。

在使用代餐食品減肥的過程中,相信像小吳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在社交媒體上,很多消費者吐槽,代餐食品難喫、堅持不下去,而且價格昂貴。比如某品牌的代餐奶昔,最便宜的組合129元/6瓶,每瓶21.5元,已經遠遠高於普通飲品的價格。

在新浪科技發起的調查中,近50%的人表示,代餐食品就是智商稅,並不健康;24%的表示,代餐食品口味欠佳,難堅持;17.8%的網友表示,喫過代餐食品,但是並沒有瘦身效果;而只有8.5%的人表示,有一定的瘦身效果。

網友表示,自己喫過代餐棒,半年時間瘦了五十斤,但是過程真的很痛苦。但大多數的網友則表示,曾經喫過代餐食品,但停了後又胖回來了。

市場:質量良莠不齊,誇大宣傳重災區

事實上,代餐產品不一定能起到減肥效果,代餐食品更適用於懶人或者是沒有時間做飯的人羣,減肥的基本原理是每天的能量消耗大於能量攝入,而通過代替正餐來減肥的代餐食品只是會比正常攝入的正餐的卡路里要少,從而達到所謂的減肥效果。

一般代餐食品的包裝上都會標註它的卡路里,這樣會使消費者更加清楚每天每餐的能量攝入,但在食用代餐食品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控制攝入量,每天食用過多的代餐產品,從而導致整天的能量攝入過高,這也不一定能達到減肥效果。

“所以不是說喫代餐食品就一定能減肥。”看懂研究院研究員龍小鳳表示,代餐產品的營養元素可能過於單一,不可能完全媲美我們每天所食用正餐的碳水、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且代餐食品裏面可能會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劑或者防腐劑,長期食用對身體很不友好。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楊月欣也提到,代餐食品市場存在產品營養不均衡、配方不科學、質量良莠不齊、使用方法不規範、誇大宣傳等問題。

此前,央視相關欄目關注了代餐奶昔的火爆。央視《社會與法》提到,代餐當飯可能致皮膚粗糙掉頭髮”,對代餐食品的功能提出了質疑,並警示代餐可能加入違禁藥物。

目前,國內和國際上對代餐產品都沒有出臺專門的質量監管措施,部分代餐粉爲了達到暫時減重的效果,很有可能加入了違禁藥物,對人的健康危害更大。隨着這一市場的火爆,未來有望建立相關標準。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代餐食品可能有用,但任何一種代餐食品都不能完全代替正餐,需謹慎市場上各種低卡、無糖、粗糧、低脂肪的宣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