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6氪首發丨 ‘華泰半導體’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將加快BMS芯片國產化替代

36氪獲悉,鋰電池管理芯片企業‘華泰半導體’近期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由臨芯投資、硅港資本聯合領投,泰亞投資、中興衆投、動平衡資本、浦東科創、華旭投資等共同投資。本輪融資由芯湃資本擔任牽頭財務顧問,融資將用於加大研發投入和加速流片。

‘華泰半導體’於2014年成立於西安,團隊開發的核心產品是鋰電池管理芯片(以下簡稱“BMS芯片”)、信號鏈、電機控制等其他模擬/混合信號芯片。

BMS芯片的意義在於,可以對鋰電池做電壓溫度檢測,做短路/斷路的保護措施;對電流實行實時檢測,與控制端之間做實時的通訊等等。基本上,所有使用鋰電池的終端,都需要安裝鋰電保護芯片。

‘華泰半導體’創始人及董事長王飛告訴36氪,傳統BMS類芯片集成度很高,當中包含很多的IP模塊,包括信號鏈模塊、接口、電源芯片模塊等等。當中的痛點在於,傳統BMS芯片功能大而全,對於一些行業公司來說,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有60%-80%的功能是閒置的,造成浪費。產品的多樣性,是目前國外廠家所欠缺的。

其次,國內BMS芯片的市場規模每年爲數十億顆,其中來自國內品牌的份額只有兩成,而國外公司的產品(TI、SEIKO、ADI等)在產品定義階段過早,部分成熟產品也並沒有根據國際標準/實際情況預留額外的功能。比如,美系、日系的所提供的BMS芯片部分並沒有預留更多溫度點保護、充電過流保護等功能,國外產品更新跟不上國內發展的速度。

對於這一行業痛點,在產品策略上,‘華泰半導體’選擇的是將集成度高的BMS芯片模塊根據客戶不同應用場景需求重組BMS芯片,強化產品競爭力,並衍生出信號鏈、電源、開關等系列芯片。

一方面,在對標TI的產品上,簡化的產品的成本更低。另一方面,國內芯片公司在國產化替代的過程中,快速響應的服務能力是最大優勢。王飛稱,公司爲下游提供定製化的服務,客戶可以根據要求對BMS模塊做定製,比如增加額外的功能,將傳統的兩三顆芯片合爲一個等等,參與到產品前置定義階段。

在行業裏,一般用鋰電池的數量來對應分類電源管理芯片:1-4節的鋰電池BMS芯片,對應的終端是手機、充電寶;4-14節,對應的是動力型小家電、電動工具和助力車;14-20節,對應的則是電動車、基站這類更耗能龐大的產品。

王飛表示,目前公司在低中高端的BMS芯片上都有所佈局,其中,“10串”、“14串”的BMS芯片已經進入納恩博九號平衡車、小米吸塵器、美的吸塵器等終端,並已出貨到外貿品牌中,銷往歐美等發達國家。

不過,王飛也坦承,‘華泰半導體’的出貨量也受到了上游晶圓短缺很大的衝擊。爲此,公司也在通過交叉流片等方式應對。王飛告訴36氪,如果產能問題緩解,月均出貨量能衝擊更高量級。

他表示,如今的半導體公司的比拼,本質上其實是一場拉力賽,研發能力 、生產能力、精準產品定義、資金、銷售渠道、公司結構等,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短板。

王飛認爲,‘華泰半導體’的項目優勢在於,“公司是目前已推出高串數BMS芯片中,規劃品類豐富、精準定義產品且保持研發優勢的國內實力公司”。

鋰電池保護芯片一般有三個山頭:一個是高串數的純硬件帶均衡BMS芯片,第二個是高串數帶電量前端BMS芯片,第三個是面向汽車級的多節BMS芯片。目前,華泰已經在第一個山頭批量交付,第二個山頭即將量產,長遠的目標是用三四年的時間,進入車規級領域。

資方評價

臨芯投資合夥人劉光軍表示:“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趨勢以及‘碳中和’目標的引領,鋰電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而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國和需求國,市場潛力無限。華泰核心產品——高端鋰電池保護芯片是鋰電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之一,順應了鋰電池發展的兩大趨勢: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我們堅定看好華泰未來的發展,並堅信會對產業作出重大貢獻。”

硅港資本創始合夥人何欣表示:“國內模擬芯片市場需求約400億美金,而自給率不到20%。巨大的市場給予國內模擬芯片企業廣闊的創業和發展空間。硅港非常有幸參與華泰此輪融資,相信在國產替代以及碳中和新能源大發展的背景下,華泰會走出波瀾壯闊的發展之路。”

泰亞投資合夥人秦偉表示:“目前國內高端模擬芯片基本被國外壟斷,是典型的“卡脖子”領域,該領域國產替代的創業正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華泰半導體是國內爲數不多的已實現量產高端模擬芯片的企業,特別是其高串鋰電保護芯片已得到客戶廣泛認可。我們非常看好華泰半導體在國內模擬芯片領域的創新勢頭和發展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