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製造“容貌焦慮”?監管將重點打擊醫美廣告亂象,多隻醫美概念已自高位腰斬,後市如何走

當下,“顏值經濟”飛速崛起,而在醫美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亂象也不少。

27日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發佈關於徵求《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意見稿提及,將重點打擊製造“容貌焦慮”、利用廣告代言人爲醫療美容做推薦等廣告亂象。

徵求意見稿明確,市場監管部門將對多類情形予以重點打擊:

違背社會良好風尚,製造“容貌焦慮”,將容貌不佳與“低能”“懶惰”“貧窮”等負面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或者將容貌出衆與“高素質”“勤奮”“成功”等積極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

使用患者名義或者形象進行診療前後效果對比或者作證明;

利用廣告代言人爲醫療美容做推薦、證明。醫療美容廣告中出現的所謂“推薦官”“體驗官”等,以自己名義或者形象爲醫療美容做推薦證明的,應當被認定爲廣告代言人。

……

目前我國已成爲全球第二大醫美消費市場,但行業正規化程度仍較低。

回顧醫美行業歷次重要監管,主要是針對醫美的終端消費,重點圍繞醫療美容服務、藥品和醫療器械、醫療美容培訓和醫療美容廣告幾個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年初至5月末,醫美概念指數漲幅一度接近70%。隨着監管趨嚴,該指數在6月1日達到階段高點之後開始掉頭向下震盪調整,回調幅度近30%。

今年7月以來,國際醫學股價已下跌逾四成;奧園美谷、朗姿股份跌幅均超38%;華熙生物華東醫藥跌幅均超31%;愛美客跌幅約24%。

此外,數據顯示,奧園美谷、金髮拉比、朗姿股份等多隻個股自今年的最高價腰斬,區間累計跌幅均超過了50%。

對於醫美行業未來前景,東興證券此前研報指出,目前已實施的監管政策影響主要集中於下游的終端消費,短期或將對行業供需兩側產生一定影響。需求端將受到廣告、醫美貸相關整治衝擊,供給端非正規機構將成爲整治重點,行業整體規模可能出現一定萎縮。

但長期看,隨着非正規機構和產品出清,行業供給端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利好頭部機構。同時,監管規範化的過程,也是對消費者進行合規產品教育的過程,健康有序、信息透明的醫美市場,更容易激發羣衆的消費信心,有望推動行業長期實現良性擴容。

國金證券認爲,從長期看加強監管後,醫美服務合規化以及產品合規化後將有利於減少醫患糾紛等惡性事件,醫美滲透率將加速提升,有利於醫美行業整體發展。

對於下游醫美服務機構,政策將給與合規醫美服務機構更優良的生存成長空間,減少“劣幣驅逐良幣”情形,客流將流向合規醫美服務機構;對於上游醫美機構來說,自身已與合規機構達成長期合作,後續非合規產品出清,有利於提高合規產品份額,利好合規龍頭機構市佔率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