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崴腳是小問題,不腫就當沒事,但有時候崴了一次就會經常崴腳...

爲什麼會“習慣性崴腳”呢?如何保護踝關節?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踝關節爲什麼容易受傷?

踝關節是下肢關節中單位面積受力最大的關節。一個人一年平均要走150萬步,足踝部因此承受的力量是人體重的2~3倍(跑動時更高)。

臨牀發現,踝關節扭傷(俗稱“崴腳”)是體育活動中最常見的損傷,在所有運動損傷中佔45%以上,在所有踝關節損傷中約佔85%。

爲什麼會習慣性崴腳?

臨牀數據顯示,有過踝關節扭傷的人在今後運動中再次扭傷的發生率爲4-29%。

如果早期沒有得到正確治療,有高達50%的患者後期將出現習慣性崴腳(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其中不少患者會因此出現踝關節破壞,最終進展爲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出現嚴重的踝關節疼痛、畸形及功能喪失,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習慣性崴腳主要原因有2個:

扭傷會對韌帶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雖然身體自身有一定的修復能力,但自行恢復如初還是很難的,會增加再次扭傷的風險。

踝關節韌帶中的本體感受器可以感知速度和位置。扭傷後本體感覺損害後,將讓患者難以在行走及運動時準確感知腳踝的位置狀態,難以維持身體平衡。

所以,在初次踝關節扭傷以後,朋友們一定要給予足夠重視,最好能到醫院的足踝外科專科就診,讓醫生仔細檢查,評估足踝損傷的具體情況。

4個動作測試踝關節狀態

靈活性測試

動作一:用足趾夾取小球或毛巾,如能完成,說明足趾具有良好的靈活性。

動作二:將前足踩在一個臺階上,足跟向下放,如感到跟部疼痛,停止測試;如果可順利完成此動作,說明踝關節靈活性較好。

平衡能力

閉眼後伸出雙手單足站立,這個動作需要關節和肌肉的信息反饋來幫助保持平衡。

健康的女性應當超過12秒,男性超過13秒。如果你堅持不了6秒,代表你的平衡力已經相當於快70歲的人。

檢查足弓

查看自己是否有扁平足等:取一張A4紙,平鋪在地面上;雙腳微微打溼,踩在紙上,印出腳型,可以看到足底偏中間的位置有一塊空白。

正常情況下,空白部分的寬度應占整個足寬的2/3,如果<2/3,則爲低足弓或扁平足;>2/3,則爲高足弓。

足弓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引起踝關節受力不均,導致走路姿勢不當,扭傷風險就會升高,甚至還會誘發腰椎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