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大衆汽車(安徽)將成爲集團在中國市場轉型的重要支點。大衆汽車(安徽)將於2023年投產,十年之內將成爲新一代機電一體化平臺架構——SSP可擴展系統平臺的本土生產基地。”

日前,大衆汽車集團(以下簡稱“大衆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披露了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衆汽車(安徽)”)最新發展動向。

也就在近幾日,汽車行業傳出大衆集團正在洽談收購江淮汽車在合肥另一家工廠的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爲了擴大在華電動車業務的產能,大衆集團目前正在洽談收購江淮汽車在合肥的另外一家工廠。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表示,大衆集團還計劃將數百名員工從北京調往合肥,並在合肥工廠附近建立“啤酒花園”,爲員工創建“德國氛圍”。

針對此消息,《中國經營報》記者向大衆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衆(中國)”)方面求證,相關負責人表示“沒有官方消息”。

2020年5月,大衆(中國)與安徽省相關政府機構正式簽署《合作意向書》,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時大衆(中國)增持江淮大衆股份至75%,江淮大衆也正式更名爲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儘管當前收購工廠的消息還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據路透社報道,大衆集團此舉引發兩家合資夥伴一汽集團、上汽集團的不滿。“兩家公司表示震驚,並擔心自己可能被排擠。”

一汽-大衆、上汽大衆究竟在擔心什麼?業內人士多認爲,兩家合資公司擔心“利潤被分走”。過去數十年間,“南部大衆”可謂是獨享大衆汽車寵愛。兩家合資公司交替輪坐乘用車廠商銷量冠軍寶座。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一汽集團以467億元利潤榮登2020年利潤額最高的中國車企,在集團370.6萬輛的成績中,一汽-大衆貢獻了216萬輛的銷量。

在上汽集團中,上汽大衆一直是當仁不讓的“利潤奶牛”。上汽集團2020年財報顯示,一汽-大衆爲上汽集團貢獻了23%的營業總收入和高達75%的淨利潤。

與大衆集團的合作,一汽和上汽也因此賺得盆滿鉢滿。但就在汽車產業外資股比限制放開前夕,大衆汽車(安徽)不僅冒出來分“粥”,而且還有可能分得更多,兩家合資公司很難不忌憚。

大衆集團對大衆汽車(安徽)的扶持力度不小。大衆(中國)CEO馮思翰曾表示:“到2025年,江淮大衆將擁有4~5款純電動汽車產品組合。”

此外,在雙方簽訂的“增資意向書”中,大衆集團方面表示,有意願授予合資公司大衆集團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合資公司將逐漸擴大規模併力爭在2029年間達到年產量35萬~40萬輛。項目總投資額預計達到約10億歐元或等值人民幣。

從大衆集團披露的計劃來看,該集團將爲大衆汽車(安徽)注入更多的產品、資金以及技術支持,而在一汽-大衆、上汽大衆的眼中則是典型的爭寵。

一位接近一汽-大衆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大衆汽車偏愛大衆汽車(安徽)並不令人意外,大衆集團手握大衆汽車(安徽)75%的股權,意味着絕對的話語權和更多利潤。

讓一汽-大衆、上汽大衆產生“排擠”感的原因或許在於,大衆汽車(安徽)成爲SSP可擴展系統平臺的本土生產基地。

據大衆官方消息,SSP平臺是大衆集團的下一代機電一體化平臺,可以生產集團旗下所有品牌的所有級別車型,包括生產保時捷、奧迪、賓利等高端豪華品牌電動車的能力。

除了車型優勢,SSP平臺亮點還在於“電氣化”讓位“電子化”。SSP平臺以汽車電子、軟件和計算機系統作爲核心,在智能化和自動駕駛兩個方面將具有大衆汽車現有平臺不能企及的優勢。

大衆集團已在2030 NEW AUTO戰略中明確,純電動車和軟件銷售是未來的核心業務,並表示,到2025年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中的份額佔比要達到25%。其中,中國市場的銷量目標將達到150萬輛。

目標已定,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汽-大衆、上汽大衆在“150萬輛”銷量中“分紅”的SSP平臺,尚不明確是否會被引進一汽-大衆、上汽大衆,兩家合資公司的擔憂在情理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