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李樹超

2021年9月21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中國基金行業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日子——國內首隻開放式基金成立20週年。

2001年9月21日,我國首隻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正式成立,在當時還是“老封基”的時代,是國內基金行業一次重要的產品創新,並開啓了開放式基金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截至目前,當年成立的首批三隻開放式基金年化回報都超過10%,業績最佳的開放式基金華夏大盤精選,自2004年8月份成立以來總回報3939.73%,年化收益24.12%,成爲國內開放式基金最具長期賺錢效應的代表性產品。

從首隻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50億元的成立規模起步,截至今年7月末,國內公募基金23.54萬億規模中,開放式基金規模20.72萬億元,佔比88%,已經成爲我國基金行業最主流的產品類型。

首批開放式基金長期業績優秀

年化回報皆超過10%

所謂開放式基金,就是指基金髮行份額不固定規模,投資者可在交易時間內隨時申購和贖回份額,在國內基金行業的發展初期,開放式基金已經是全球共同基金業的主流產品。

在行業誕生初期就對標海外一流水準的基金業,在1998年以“傳統封閉式基金”起步,行業誕生3年後就誕生了首隻開放式基金。

“因爲開放式基金規模浮動,投資者可自由申購、贖回,因此會倒逼管理人盡力做好業績,提高服務水平……更好體現市場化原則,讓競爭機制發揮作用”。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編著的《基金》一書中,一句話道破了監管層發展開放式基金的初衷,也開啓了行業起步時期重要的產品創新舉措。

2000年10月8日,《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辦法》正式發佈,對開放式基金的申請設立、募集方式、申購贖回等做出了詳細規定。

2001年是首批開放式基金誕生之年,當年成立的三隻開放式基金分別爲華安創新、南方穩健成長、華夏成長。

然而,在2001年9月起步的開放式基金,並不是一個好的起點。

在2001年6月,滬深兩市創下歷史高點後,結束了長達兩年的牛市,上證綜指從最高2245點一路震盪下跌,到2005年6月收跌998.23點,四年超過50%的跌幅,首批開放式基金出師不利,成立後就面臨四年多的漫漫熊市。

此後,2007年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和2008年的暴跌,2015年的第二輪牛熊轉換,經過漫長的20年的管理運作,歷經幾輪大幅震盪,首批成立的開放式基金皆斬獲了不錯的長期回報,平均年化收益都站在10%以上。

其中,南方穩健成長收益率最高,近20年賺了8.6倍,年化回報接近12%;華安創新、華夏成長在同期的收益率也在6.8倍左右,年化收益率也都接近11%,憑藉專業的投資管理,首批開放式基金斬獲了靚麗的長期業績。

20年淨賺679.65%

首隻開放式基金年化回報超10%

華安創新成立於2001年9月21日,發行規模50億元,是一隻平衡混合型基金,該只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爲“滬深300指數收益率*75%+中債國債總財富指數收益率*25%”。因此,該只基金成立後持股比例絕大多數時間低於75%,以追求投資收益的穩健增長爲目標。

Wind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收盤,華安創新成立20年來總回報約爲6.8倍,年化回報10.81%,長期收益能力亮眼。

該只基金歷經10位基金經理管理,人均任職年限爲2.7年。

基金成立初期,由尚志民、劉耀軍、孫正等3位基金經理管理,在任職的兩年內,滬指跌幅超20%,基金跌幅1.26%,在熊市中起步,該只基金獲得了不錯的超額收益。

劉新勇任職時間5年半,從2003年9月到2009年3月末,經歷了A股6124點的高峯,也渡過了1664點的低谷,任職期間總回報230.7%,但期間最大回撤52.92%,經歷住了牛熊轉換中暴漲暴跌的考驗。

楊鑫鑫則經歷了第二輪牛熊轉換的過程,2014年底擔任華安創新基金經理,到2016年9月卸任,1年9個月時間基金淨值大起大落,期間最大回撤35%,最終任職期間斬獲8.42%的正回報。

目前,華安創新由華安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楊明、崔瑩一起管理,楊明自2018年12月份熊市尾部接手,目前任職2年10個月總回報爲135.19%,超基準回報91.7%,年化回報超過35%。

在今年中報中,楊明、崔瑩在中報中表示,華安創新基金堅持成長風格,今年上半年加倉了新能源、軍工、半導體等板塊,但是部分在非主流賽道上的配置拖累了淨值表現。

該只基金的投資目標是追求較高的年化複合收益率和較低的回撤,具體而言收益優先於回撤,優先於換手率。基金長期的年化收益率取決於投資方法,而投資方法需要根據我們對市場的理解不斷完善。

他們認爲,A股是個貝塔(行業貝塔和投資邏輯貝塔)遠遠大於阿爾法(個股邏輯)的市場,現階段選對行業貢獻超過個股,賽道股的優勢是縱向上的研究複利和橫向上的交叉驗證。而就市場投資邏輯而言,需要對公司長期天花板、短期景氣度(季度業績)和估值這幾個指標權重的不斷再平衡,現階段長期天花板權重較高,而估值權重很低。背後可能反映疫情以後全球還是低利率環境,這意味着大部分行業或者企業中長期增速下降,只有能夠維持較高增速的行業或者企業才能享受到低利率帶來的估值提升。

南方穩健成長總回報859.32%

首批開放式基金中業績最佳

南方穩健成長,成立於2001年9月28日,是緊隨華安創新成立的開放式基金,發行規模34.89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收盤,該只基金近20年總回報859.32%,年化回報11.98%,是首批3只開放式基金中,長期業績最好的產品。

這隻基金在近20年管理運作中,也是歷經10位基金經理“接力”,打造了長期穩健回報。

杜峻、李華首任任職基金經理,在2001年-2004年的震盪下行行情中,A股熊市中維持了產品的正收益。

王宏遠任期從2005年9月到2008年4月,張雪松任期從2006年3月至2018年的1月,都是經歷了2007年的牛市頂點到掉頭直下的經歷,兩人任期覆蓋了大牛市的完整區間,都斬獲了不俗的收益。

而2007年5月任職南方穩健成長基金經理的馮皓,卻完整經歷了2008年滬指跌到1664點的大熊市,直到2010年2月滬指再度逼近3000點,任期回報遺憾收負。馮皓任期最大回撤高達59.6%,完整經歷了熊市的考驗。

南方穩健成長現任基金經理應帥,2012年11月開始管理這隻基金,目前任職期限接近9年,是管理該只基金時間最長的基金經理,也是完整經歷2015年牛熊轉換的基金經理,區間最大回撤一度達到42.28%。

截至最新數據,應帥任職總回報275.32%,任職年化回報16.15%,穿越牛熊洗禮,基金淨值屢創新高,獲取了長期較好回報。

談及該只基金的投資方向,應帥在該只基金的今年中報中表示,進入三季度,正是半年報公佈時間窗口,業績將極大影響公司股價的表現。因此,三季度的投資着眼點是半年報業績超預期的行業和個股,目前來看,新能源、半導體和軍工有希望成爲結構性上漲的主要板塊。

未來,該只基金還將繼續以絕對收益爲投資理念,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力爭持續爲持有人創造收益。

華夏基金旗下首隻開放式基金

華夏成長總回報685.69%

華夏成長成立於2001年12月18日,發行規模32.37億元,是華夏基金旗下首隻開放式基金。

截至最新淨值,該只基金成立以來總回報685.69%,年化回報接近11%。該只基金以“追求成長性”和“研究創造價值”爲投資原則,通過投資具有良好成長性的上市公司股票,同樣實現了基金的長期穩健增值。

該只基金的首任基金經理,是大名鼎鼎的王亞偉。王亞偉在該只基金成立後,擔任首任基金經理,從2001年12月到2005年4月,三年半時間滬指從1600點震盪下跌到1200點,區間跌幅26.8%,王亞偉逆市斬獲正收益,任職總回報13.2%,年化回報3.8%。

2005年4月,王亞偉卸任華夏成長基金經理,當年年底擔任華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開啓了自己的成名之路。他在擔任基金經理早期,曾先後管理基金興華、華夏成長基金,可謂成名前的“首秀”。

鞏懷志在2005年10月至2010年1月擔任華夏成長基金經理,同樣完整經理2007年-2008年的暴漲暴跌,任職四年多總回報391.28%,但在牛熊大轉換中,最大回撤也達到53.97%。

李鏵汶、董陽陽則經歷了2015年牛熊轉換,2016年初熔斷的歷程,任職期間也獲得正回報,但在管區間的最大回撤都在50%上下,同樣穿越了一輪大的牛熊週期。

目前,該只基金由華夏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陽琨,基金經理劉文成,王澤實共同管理。

陽琨在今年基金中報中表示,站在目前時點,展望下半年,我們有三點核心判斷:

一是疫情仍是經濟正常化的阻礙,市場在“疫情-經濟增長-貨幣政策-隱性通脹”聯動下會持續“糾結”,市場整體難有單邊走勢,震盪爲主。

二是結構仍會分化,看好供給受限、需求提升的傳統產業和高成長的科技類賽道。

三是長期角度,從人口結構、收入分配、產業升級等底層要素看,我們對消費、醫療、高端製造幾個方向長期看好。

最猛開放式基金17年39倍

8只產品總回報超20倍

除了首批開放式基金外,自2001年開放式基金誕生以來,國內還出現了一批長期業績優秀的開放式基金。

截至最新淨值,華夏大盤精選以39.4倍收益率位居開放式基金收益率榜首,自基金2004年8月份成立17年來總回報3939.73%,年化收益24.12%,成爲國內開放式基金最具長期賺錢效應的代表性產品。

除了華夏大盤外,嘉實增長、興全趨勢投資也分別斬獲27.38倍、23.88倍的投資回報,分居開放式基金長期業績二、三名。

另外,富國基金旗下的天益價值、天瑞強勢精選,銀河穩健,景順長城基金旗下的內需增長、鼎益等產品,同樣成立於2003年-2005年開放式基金髮展早期,基金一樣穿越多輪牛熊,斬獲了超過20倍的總回報。

以最具長期賺錢效應的華夏大盤爲例,華夏基金安排最強投研力量,精心打造該只基金的長期業績,王亞偉之後,孫彬、陽琨等,都是華夏基金投研團隊的核心人物。

現任基金經理陳偉彥,也曾管理過華夏回報等明星產品。目前管理華夏大盤4年多,任職總回報112.07%,年化回報18.67%,延續了該只基金穩健增值的特點。

與華夏基金類似,各家公募基金幾代核心投研人物“接力”,打造了開放式基金的長期優秀業績。

在上述8只成立以來總回報超20倍的基金外,成立以來業績超10倍的開放式基金也多達55只。

其中,楊銳文管理的景順長城優選、王鵬擔綱基金經理的泰達宏利成長、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蔡向陽管理的華夏回報等,一大批知名基金和明星基金經理,憑藉專業的投資能力,爲投資者打造了開放式基金的長期良好業績。

不過,對於每日開放申贖的開放式基金而言,過往的投資業績就像時間的“沙漏”:如果未來投資業績不佳,投資者就會“用腳投票”,過往積累的業績和優勢也會消失;只有長期堅持不懈做好投資,用更好的投資業績回報投資者,才能將開放式基金的市場越做越大。

而作爲開放式基金的投資者,從上述績優基金的過往投資經歷來看,在2007年-2008年、2015年兩輪大的牛熊轉換中,也可以看到即便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績優基金,在股市巨震中也曾出現50%左右的回撤。但在A股長期震盪向好的大趨勢中,明星產品仍然在長期投資中可以收復失地,刷新淨值新高,用時間來闡釋長期投資和專業投資的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