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貸款上“0元課”:交費的學校跑了,欠債的機構個個都在!

文/何己派

本想學習改變命運,不料因課致貧,退費無門。

2021年5月,李妍報名杭州導氮教育的公考培訓課程,學習期一週,機構承諾:若考試不過,費用全退。

李妍月薪5000元,19399元的培訓費,對她不算個小數目,還是東拼西湊,借款付了錢。她想,只要換來一份好工作,這也值得。

更何況,這家自稱“公考培訓專家”的機構,全國擁有1000所分校,協議上白紙黑字地寫着——不過就退。

面試結束,李妍拿到一個遺憾的結果,轉而嚮導氮教育申請退款;機構回覆,得等錄用公示出來,才能走流程。

5月,6月,7月……本該在30個工作日內退回的錢,李妍一分錢沒收到,她疲於反覆扯皮。到了8月中旬,杭州分部人去樓空,工作人員徹底杳無音訊。

生活變了。李妍每天計算着利息,想着每天少花幾塊錢,有時得少喫一頓飯,才能還上貸款。

“萬萬沒想到,導氮教育給我上了這麼一課。”李妍說。

和李妍一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是小鎮家長、職場小白或鬱郁不得志的中年人,困在退不了的學費,以及無奈背上的教育貸裏。

不過包退

考不過就全額退款,這種“對賭性”的班型,職業培訓機構獲客最愛推薦。對比普通班,其授課方式更靈活,課後增值服務更豐富,當然,也匹配了更高的客單價。

一位報名尚德機構專本連讀行政管理專業的學員表示,一聽到銷售的措辭——“每天10分鐘,輕鬆拿學歷,100%通過率,考試給答案”,非常心動,最終以分期貸款形式報名,課程總費用9980元,貸款分期8982元。

“爲啥有便宜的班型我沒報,卻報個貴的?因爲當時說好包過,不過退費。”

在公考培訓領域,中公教育率先使用“不過就退”的模式,名爲“協議班”,公司在財報中披露,協議班收入於完成培訓服務時,將不予退費部分確認爲收入;可退費部分則根據協議約定,“在滿足不退費”條件時確認爲收入。

不過包退,是門穩賺不賠的生意。

按公考的平均水平,筆試通過率不到10%,面試通過率約莫30%多,真正“上岸”的考生不多。

以中公教育國考國省系列協議班爲例,總價27800元,筆試不過退1.8萬元,面試不過退1.5萬元,假設中公的筆、面通過率爲10%、30%,協議班人數爲100人,那麼,不可退部分的確定收入,即有98萬,10人筆試過關、3人最終面試成功,又可分獲3萬、4.5萬的收入。

這樣下來,即便退費後,總收入依然有105.5萬,人均耗費超過1萬。

不過包退的條款,切中學員消費心理,降低獲客成本;高單價、長賬期的協議班,幫助培訓機構獲得較高預收款,以理財等方式可額外獲取收益。

以中公教育爲例,2020年,其大手筆派發了14.8億元分紅,該年期末,公司賬上仍趴着貨幣資金近60億元,協議班貢獻了其培訓收入70%。

報名人數增長,保過班的盤子做大,未來要償付的預收費規模也水漲船高,這筆費用管理不善或挪作他用,資金鍊條但凡一環崩盤,反噬機構其身。

目前,導氮教育在天津、濟南、金華等多地的分校,均出現退費不暢,個人退費需求少則1萬,多則8萬。

一位地方分校負責人解釋,之前,學員的學費直接打到北京導氮教育科技的帳戶上,並由分公司和學員簽訂《教考學員協議》,退費需北京公司辦理。受政策等多方影響,總部資金鍊斷裂,已無法完成一次性退費。

高額預付

從2019年的韋博英語,2020年的優勝教育、學霸君,再到2021年的華爾街英語,轟然倒下的大機構,有一個共通點:預付的課程總價不低。

教育是特殊的服務性質產品,先收費後服務,這一行鮮有應收賬款,現金流充足,爲提前鎖定購課羣體,教培機構會傾向一次性收取多次課程費用,甚至以折扣等優惠鼓勵這樣做。

高額預付,成爲退費難的“病竈”。

2018年,即有政策要求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違規收費的情況仍普遍存在。

例如,2020年11月暴雷的優勝教育,有前員工向《21CBR》記者透露,優勝的課時費相對便宜,經營關鍵在預收費,銷售課時包的時間跨度一般很長,多數一兩年,她所在校區,家長少則付費七八千,多則一次性支付兩三萬,甚至十餘萬。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21CBR》表示,預付款模式,要求實行嚴格的過程性監管(備案審查制),這一監管制度之前並沒有建立。

有的用戶基於折扣等考慮,也會主動配合機構打“擦邊球”,預先向其付費,在機構倒閉、破產關門後,維權變得艱難。

“隨之就會出現機構提供的課程質量不高,家長要求退費但培訓機構遲遲不退;以及培訓機構因經營不善、捲款而逃等引發的退費糾紛。”熊丙奇表示。

“國家不規定收費期限的時候,大量教育公司一收就是兩三年的錢,老百姓一交就是10萬到30萬,有的教育公司半途就把預付款花完了。”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這樣告誡過同行。

稍顯諷刺的是,今年3月,陷入全國性退費風波的導氮教育,剛官宣獲新東方數億人民幣A輪融資。

隱祕套路

動輒幾萬、十幾萬的學費,普通人很難一次性拿出。爲遊說消費者,分期貸款成爲培訓銷售們遊說的核心武器。

2020年,譚曉雲報名英孚教育的英語課程,學費2.2萬元,作爲在讀大學生,她無法一次性交付,客服勸說可以“分期付款”。

英孚客服承諾,每月會提醒分期還款,譚曉雲以爲是英孚提供的優惠,她交了首筆款項後,客服卻消失了。

“客服說是分期,直到有一天我收到短信,說逾期未還款,會上傳徵信系統,我嚇了一跳,才知道辦的原來是貸款。”她告訴《21CBR》記者。

回想起來,譚曉雲覺得,那時沒有在意細節直接交錢,“太過信任英孚這種大機構了”。

老牌成人英語培訓機構華爾街英語,課程至少3萬元起步,學員動輒得交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費用,同樣與教育貸深度綁定。

一位華爾街英語學員透露,銷售推銷貸款的提成高,常被勸說買課走貸款途徑。

今年8月,該機構深陷破產泥潭,據維權學員不完全統計,超過一半的人,選擇銀行貸款或金融平臺借貸方式支付學費,有人甚至貸款交了80萬元。

一名華爾街學員回憶,有一次課程顧問着急叫他去店裏,開始各種賣課,“什麼都沒準備,卡也沒帶,現場就給我辦了兩筆貸款,完全沒反應過來。”

另一位學員的經歷更甚,三個課程顧問輪流上陣,先讓交3萬多,之後又說服交了8萬,她推辭沒那麼多錢,課程顧問跟着回家,直至她拿卡辦完課程貸款。

“銷售會說,貸款沒事的,你看折算下來一個月纔多少錢,這錢你花到哪不是花呢?總有各種話術。”楊蒙向華爾街英語前後交費9萬多元,大部分貸款支付。

聽說華爾街英語將破產的那一晚,她感覺腦子一下懵了,自己續費的第二份合同還沒簽,幾個月前,她心裏不踏實,還在問銷售“你們不會倒閉吧?”

“我們這大機構,不可能說倒就倒,還能再開個20年的。”對方如此回覆。

互利鏈條

高額預付、教育貸盛行,存在一條互利互惠的生意鏈條:教育機構爲金融平臺引流,獲取優質消費客戶;金融平臺提供貸款服務,降低教育客戶的付費門檻。

從事IT企業培訓的達內教育爲例,2020年財報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有45.6%、52.3%和15%的學生貸款支付學費,其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機構,包括百度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等。

達內從中獲得一筆不菲的貸款轉介服務費,三年下來,累計超4500萬元,“兩頭喫”。

過去三年,達內教育來自貸款轉介服務費的收入,分別是1809.6萬元、1993.9萬元和780.1萬元

同樣地,翻看尚德機構的財報,該公司在2015年推出分期付款的支付選項。

稍有不同的是,貸款學生需在3-18個月內分期償還貸款本金,尚德支付貸款應付的全部利息,作爲金融服務費用,置換給信貸提供商,相當於,尚德學員使用“無息”貸款。

“讓利”的效果很顯著。

2018-2020年,尚德學員的貸款覆蓋率都在50%以上,機構向貸款方支付的年利息,過去三年都在8000萬元以上。

金融機構則將教育培訓視作重要的業務場景。以百度旗下度小滿爲例,截至2020年末,其教育分期業務累計提供超350億元的分期貸款,累計服務280萬人。

按設定的邏輯,教育貸會“三方共贏”,然而,刻下教育機構頻繁暴雷,一損俱損。

一份流傳的《華爾街英語集體訴訟維權》文檔截圖

例如,華爾街英語一倒下,預估待退學費規模高達12億元,不少爲貸款支付。有學員無奈表示,課沒法上了,爲免逾期上徵信,貸款還得接着還。

“從法律上講,學費已經交完,學員欠的是銀行的錢,基本只能選擇還款。”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趙虎告訴《21CBR》記者,教培機構暴雷跑路,學員有涉及教育貸的,很難解決糾紛。

有學員反映,自身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教育機構誘導貸款。趙虎表示,通常在交費時,學員要簽署向第三方機構借貸的文件,“這種誤認(在法律上)是不是能夠成立,不好說。”

華爾街英語的各個維權羣,早先羣情鼎沸,現在已變得寂靜,一位羣友發問,“咱們的事有進展了嗎?”

隔了半天,他收到一個回答,“不了了之了。”

(文中李妍、譚曉雲、楊蒙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