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要達75%,豫滬探索合作新模式

河南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要達75%,豫滬探索合作新模式

“十四五”時期,河南將持續推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省級以上農業品牌發展到1500個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5%、增值率達到3.2∶1以上,讓農業的增值收益和就業空間儘可能多地留在糧食主產區,實現農業高質高效。

“農產品加工業一頭連着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頭連着工業、城市和市民,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路徑。”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武國定在9月26日舉行的第二十四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下稱“洽談會”)開幕式上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在洽談會現場瞭解到,一批豫滬農業合作企業正在實踐這一轉型。 “這次帶來的農產品在包裝加工上有不少亮點。比如,一款產自河南黃泛的富硒小麥麪粉,我們在調研了上海市場現狀後做了改進:將原先10公斤/袋的包裝改進爲2.5公斤/袋,更加符合上海人民對於產品‘小而精 ’的消費習慣和訴求。”上海市現代食用農產品交流促進中心主任楊中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下階段,我們還將把包裝調整到1公斤/袋,讓消費者更易攜帶,提升消費頻次。”

楊中華還表示,目前,大別山土雞蛋(年銷量約爲3萬盒)、溫縣鐵棍山藥(年銷量約22萬份)是最受上海人民歡迎的兩款產品,“我們專門籌備了一個面向上海市場的平臺。在該平臺上,消費者可以直接購買到從食材源頭直接供應過來的農產品,保證質量且沒有中間差價。”

農產品加工的精細化還體現在生產環節。上海賀壽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專營制面工藝的企業,也是網紅品牌“拉麪說”的代工方。 該企業總經理劉希凡在洽談會現場告訴記者,“麪條生產過程中,在前期和麪環節,生產車間會將溫度控制在25攝氏度,不但使得麪糰穩定性好,也保留了不錯的口感。而在後期包裝環節,會採用全自動設備進行,避免人員手部接觸,並會進行高溫殺菌。” 劉希凡表示,以水煮型速食麪的生產線爲例,每條生產線的設備投入在2000餘萬元,每小時可生產約9000袋。“截至目前,公司整體銷售額已經超過1.5億元,預計今年總體銷售額約爲1.8億元。”

本屆大會採用“線上+線下”互動融合模式,共設成果展示、投資洽談、發展論壇“三大板塊”,布展全國農產品加工產品展示區、國際農產品加工產品展示區、農產品加工技術成果展示區、農產品食品加工機械裝備展示區、優質農加工產品貿易區等9大展區。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產業發展處二級調研員何春來告訴記者,上海蔘展企業此次將展出包括豆製品、面製品,速凍產品等18個品類近300種產品,其中以農科院爲代表的多款產品獲得市級,國家級科技獎項。 “上海與河南的在農業領域的交流不斷。我們組織兩地青年農業企業家考察交流,種養、加工、物流、科技研發以及農業生產等領域獲取了很多經驗。” 何春來表示,上海農業科學院與河南開展食用菌栽培技術,並設立了工廠化精準扶貧基地--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實現日產香菇菌棒5萬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