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月信貸社融略低於市場預期,業內稱社融增速有望觸底回升

10月13日,央行公佈了2021年前三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和社會融資規模數據。9月份,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數據低於市場預期。

數據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34.28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6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62.46萬億元,同比增長3.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4.4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8.69萬億元,同比增長5.5%。前三季度淨投放現金2552億元。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爲,從貨幣供應量看,9月份M2同比增長8.3%,較上月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本月信貸派生能力有所增強,同時財政支出有所增加,使M2小幅改善。M1增長3.7%,較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增速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新低,反映出企業經營活動有所減弱。

初步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24.7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87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6.83萬億元,同比多增1,400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增加2531億元,同比少增521億元;委託貸款減少1142億元,同比少減2048億元。

信託貸款減少1.23萬億元,同比多減8133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2228億元,同比多減7904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2.43萬億元,同比少1.66萬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4.42萬億元,同比少2.3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8142億元,同比多2043億元。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2.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5675億元,比2019年同期多3876億元。

溫彬指出,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少增主要是由於表內貸款、表外融資、政府債券少增導致,既由於去年基數較高,也反映出有效需求偏弱。新增人民幣貸款1.66萬億元,比上月多增4400億元,總量雖有改善,但結構仍不夠理想,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體現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偏弱。

值得關注的是,在貸款方面,9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89.46萬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1.1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72萬億元,同比多增4624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6.35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6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72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0.4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4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33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814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1619億元。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66萬億元,同比少增2327億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認爲,新增信貸放緩,同比少增主要受居民中長期貸款和企業中長期貸款收縮影響,但企業票據融資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加。主要受幾方面因素影響,一是房地產融資環境收緊,部分企業轉向票據融資;同時,9月樓市降溫,居民購房意願下降拖累房地產銷售,居民長期限貸款下降;二是受能源、工業原材料價格走高、全球物流供給瓶頸、天價運費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轉向觀望。

溫彬表示,整體上看,貨幣供應量和信用擴張處於築底過程。近期,在疫情持續演變、原材料價格上漲、電力供給不足等影響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加,實體經濟需求偏弱,經濟增長壓力加大。下一階段,宏觀政策要做好跨週期調節,金融將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加大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結構性支持,新增貸款規模有望有所加快,M2和社融增速將觸底回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