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秋意一分涼,野外繁露披衣裳。”

隨着秋天的到來,

不禁讓人想到“古道西風瘦馬”的景緻。

在大山的深處,迴環曲折,若隱若現的京西古道,

宛若羊腸,在大地上頑強地蜿蜒着…

這期,我們將漫步其中,感受京西古道的神祕與幽遠…

#古道 #

《載敬堂集·匾辭碑文·古道歇棚記》雲:“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

古代遺留至今的道路,就是古道

△京西古道--黃草梁路段 △圖:《中國國家人文地理·門頭溝》卷

#京西古道#

說起北京的古道,就不得不說京西古道。京西古道主要分佈在門頭溝西山周邊。西山一帶的煤炭、石材、木材以及南北商品,都要經由這些古道往來轉運。

京西古道不是“一條”道路,而是一張古代道路網覆蓋了門頭溝全境。這些古道主要有商道軍道香道等。

幽遠的古道,在門頭溝山區蜿蜒盤旋。日久年深,它們成了與大自然相偕的人文奇觀,成爲京西古代文化的重要標誌和歷史見證。

△門頭溝京西古道手繪地圖 △圖:銥銥

當人們徘徊在西山深處時,耳邊似乎迴盪起千百年前的商隊駝鈴聲~

-商旅古道-

門頭溝的古道密如蛛網,其中最主要的是用於貿易的商旅古道,最著名的有玉河古道西山大路齋堂川古道

玉河古道

元曲四大家之一馬致遠的故居,就在這玉河古道旁,

他也就自然地寫出首那膾炙人口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玉河古道,是京西地區最重要古商道之一

玉河古道修建於唐末,是門頭溝境有史可考的最早的一條人工修築的道路。

玉河古道起自今石景山區的麻峪村

跨過永定河進入大峪村

經圈門的門頭口村官廳王平口

全長約27.5千米,其中圈門至峯口庵段長6.5千米。

△玉河古道圖△圖:路易斯.L

在後來的遼、金、元、明、清時期,玉河古道屢有補築和修繕,成爲門頭溝的一條重要煤炭運輸道路,極富歷史文化價值。

蹄窩

古道上,車馬川流不息,

踐踏出蹄窩這一奇妙景觀,

這是歷史留下的深深印跡。

深深的蹄印,是古道輝煌歷史的印證,

今人可以直觀地感受歷史的馬蹄聲。

△京西古道--蹄窩 △圖:《中國國家人文地理·門頭溝》卷

-軍道-

軍道,就是軍隊調兵遣將轉運軍資的道路。門頭溝是北京西部的天然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漢代時,這些地區的軍用道路已經四通八達。歷史上,北京城的多次易主,與門頭溝的軍道密不可分。

清水鎮古道

東靈山、百花山及龍門澗所在的清水鎮,

位於門頭溝區的西部

齋堂鎮相連,

東南與房山區史家營鄉接壤,

西南與河北省淶水縣交界,

西北與河北涿鹿縣爲鄰,

素有“京西邊陲”之稱。

這裏,

歷史悠久,古蹟衆多,

名山薈萃,古道悠悠。

△清水鎮古道圖△圖:路易斯.L

古道中穿梭來往的人羣中,熙熙攘攘的就有大量的香客,他們絡繹不絕,好不熱鬧~

-進香古道-

京西門頭溝,寺剎雲集。歷史上,北京及周邊的善男信女,常到這些寺廟去祈福納祥、進香還願。由於這些寺廟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虔誠的香客們也就便在此,修建了多條通往寺廟的山道,這些道路就稱爲“香道”。門頭溝廟宇衆多,因而香道也就多,從東部九龍山西部百花山,從南邊馬鞍山北邊妙峯山,條條香道縱橫交錯,密如蛛網。時至今日,許多路段保存完好,爲躲避喧囂、健步覽勝的人們提供了理想的去處。

△龐潭古道香客 △圖:《中國國家人文地理·門頭溝》卷

妙峯山香道

位於妙峯山的金頂娘娘廟,供奉碧霞元君,始建於代,興盛於明清兩代。其廟會在明清及民國時期,是京城最盛的廟會,吸引着衆多香客前來朝頂進香。

△妙峯山古道 △圖: Wendy

△妙峯山進香的古畫 △圖:《中國國家人文地理·門頭溝》卷

#非物質文化遺產 #

門頭溝京西古道周邊,非遺衆多,不勝枚舉。京西幡樂、京西太平鼓、龍泉務村童子大鼓會、琉璃渠村五虎少林會、琉璃渠村五虎少林會、柏峪燕歌戲、葦子水秧歌戲等衆多民俗文化,成爲京西古道上的一顆顆文化明珠。

△門頭溝古道周邊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 Wendy

△葦子水秧歌戲圖 △圖:路易斯.L

△淤白村蹦蹦戲圖 △圖:路易斯.L

今天的京西古道,散發着獨特的魅力,

吸引着現代都市人。

人們自駕來到古道,

或漫步山野,

或驅車探祕,

或上香禮佛,

或借宿古村,

這就是古道的新生,它不曾消失 ~

策劃小分隊:京味兒Map研習社

信息收集及設計:銥銥、Wendy、路易斯.L

地圖繪製:路易斯.L、wendy、銥銥

插畫設計:路易斯.L、Wendy、

內容校對:阿明、曦

鳴謝:《中國國家人文地理·門頭溝》卷

我們參考了些什麼:

1.《中國國家人文地理·門頭溝》卷

2.北京印跡-北京歷史文化地理信息網

3.吳濤、安全山.京西古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