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密雲區馮家峪鎮舉辦第四屆“割蜜節”。此前,中國養蜂協會向密雲馮家峪鎮授牌北京首個“中華蜜蜂小鎮”,這也是“十四五”期間掛牌的首個產業型特色小鎮。

西口外村,近百米峭壁上懸掛着數百個蜂箱甚是壯觀,數根繩子從山頂垂下,“蜘蛛人”們從峭壁頂端緩緩下降,懸停在半空,手腳利落地開始割蜜。“不僅要膽子大、會索降,還得懂養蜂,只取走巢裏三分之一的蜜,剩下的需要留給蜜蜂過冬喫。”“蜘蛛人”董玉發說,之前是從南方請來攀巖高手幫助採蜜,經過幾年培養,如今合作社自己的蜂農也修煉了新技能,親自上陣收割崖蜜。

仰望山頂,不禁爲他們揪着心,採蜂蜜這麼危險,爲啥要把蜂箱掛在懸崖上?“這裏養的都是土生土長的中華蜂,食百花蕊,釀百花蜜。”保峪嶺養蜂合作社負責人郭小力說,中華蜂是大山的“紅娘”,華北地區很多樹種,尤其是早春或者晚秋開花的植物,都要靠它來授粉繁殖,不耐寒的“洋蜂”可沒這本事。但中華蜂體型小,打不過蜂農普遍飼養的意大利蜜蜂,一度被擠兌得接近滅絕。

近年來,密雲區將蜂產業作爲重點產業來打造,給予大力扶持。馮家峪鎮作爲密雲水庫上游水源保護地,守着綿延不盡綠水青山,積極探索“兩山”理論轉化路徑、謀求致富之道的馮家峪,與中蜂養殖一拍即合,“喜結良緣”。2010年,密雲馮家峪鎮21戶蜂農在郭小力的帶領下,自發組織起來對中華蜜蜂進行保護性開發,並於2013年成立了專職飼養中華蜜蜂的北京保峪嶺養蜂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中華蜜蜂的養殖、繁育及技術性開發。2017年,保峪嶺養蜂合作社在馮家峪鎮西口外村建成中華蜜蜂自然保護區核心區,也是全國最大的崖壁蜂場,在懸崖上懸掛600個蜂箱,保護瀕危中華蜂,形成北京獨具特色的懸崖蜜奇觀。

目前,中華蜜蜂保護區內的中華蜂種羣數量恢復到萬羣以上。全鎮有中華蜂養殖戶240餘戶,2020年產蜜15萬斤,蜂農直接經濟收入達750萬元。78戶低收入戶在養殖中華蜂僅此一項中平均收入達到2萬餘元,2020年全部脫低。養殖中華蜂給深山中的蜂農帶來了可觀的收益,清甜的百花蜜受到市民的熱烈歡迎。蜂產業已成爲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的“甜蜜事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