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4日電 題:打起手鼓唱起歌——新疆各民族優秀文化在傳承融合中發揚光大

  新華社記者董博婷、尚升

  去年胡楊鍍金時,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一年來,在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滋潤下,疆內外各族羣衆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交流互鑑、融合發展,使得中華文化這棵大樹愈加根深幹壯、枝繁葉茂。

  漫漫絲路,悠悠千載。植桑、養蠶、繅絲等技術自東向西而來,與當地傳統花色圖案繾綣交織千年,形成了被稱爲“絲路活化石”的艾德萊斯綢。在艾德萊斯綢的主要發源地——和田市吉亞鄉想盡一切辦法爲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保駕護航。

  安圖姆罕·吾熱依木是家族第六代艾德萊斯綢匠人,12歲開始學藝的她已有48年的織造經驗。“現在我們有了合作社,有了手工織造廠,也有了機械織造廠,艾德萊斯綢會一直美麗下去。”秋日午後,安圖姆罕·吾熱依木手腳並用,熟練地操縱着手工織機,數千根絲線刺穿時光和塵埃,一點點交織成絢麗的艾德萊斯綢……

  和艾德萊斯綢一樣,中華文化之樹上的每一枝、每一葉都被滋潤着,新疆各民族優秀文化都得到了積極保護和傳承發展。

  曾經廣袤三百里、一朝沉睡千年的樓蘭古城,於烽火和風沙中屹立兩千年的交河故城,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克孜爾石窟都被細心呵護着。新疆境內,6處文物收入《世界遺產名錄》,13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0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均得到有效保護。瀕於失傳的《福樂智慧》、蒙古族史詩《江格爾》等一批各民族文學作品也被蒐集搶救,重煥生機。

  在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相互欣賞,充分尊重和保護各種民俗文化,實現了多元文化和諧共處。

  伊寧市六星街是一片多民族聚居區,近年來,這裏成了遊客們的打卡地。人們左手一碗古蘭丹姆古法冰激凌,右手一隻俄羅斯族現烤列巴,踏着暖風送來的手風琴旋律,穿過光影斑駁的街巷,在五顏六色的房屋前拍照留念,留下一個個美好盛夏的定格畫面。

  塔塔爾族樂手海扎托拉·艾尼瓦爾是六星街的居民,他和俄羅斯族好友亞歷山大·扎祖林一起,召集不同民族的琴友組建了一支民族團結手風琴樂隊。“樂隊成立後不斷有新成員加入,我們不僅能一起享受音樂,還能通過彼此深入瞭解各族文化。”

  這支樂隊現有13位不同民族的成員,有的是退休教師,有的是手工藝人。他們演奏的曲目既有民歌小調,也有流行金曲,已成爲伊寧市各類演出活動中的常客,深受當地羣衆喜愛。

  在新疆,隨處可見文化交融帶來的歡樂與活力。“元宵燈會”“阿依特斯”“庫姆孜彈唱會”“那達慕大會”……各族羣衆共享民俗活動。摔跤、叼羊、達瓦孜、毛皮滑雪賽……各族羣衆共同參與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同場競技、互學共樂。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在各省(市)援疆工作指揮部的努力下,對口援疆工作結出文化交流碩果。首都文藝小隊分赴和田各地;上海的戶外綜藝節目來到喀什老城;浙江援疆題材話劇《天山的燈》被搬上阿克蘇的舞臺……

  越來越多的新疆人、事、物被搬上銀幕,呈於舞臺,寫進書裏,拍成影集,走出新疆,與更多的人相見。古老的艾德萊斯綢“進軍”了時尚圈,亮相國內外時裝週;民族團結手風琴樂隊樂聲遠揚,前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演出,在上海進博會的舞臺用琴聲演繹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

  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中,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打造的歌舞劇《新疆是個好地方》獲得最佳劇目獎,該作品以各民族的歌舞藝術,展現了各族兒女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現狀,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之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

  千百年來,神州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熔鑄的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深深融入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液和靈魂。如今在新疆,各民族人民廣泛交往交流、深度交融已是常態,大家打起手鼓唱起歌,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共同唱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強音。

原標題:打起手鼓唱起歌——新疆各民族優秀文化在傳承融合中發揚光大

值班主任:田豔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