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數字生態指數(2021)發佈會暨重慶市數字經濟開放論壇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舉行,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多家單位發佈《數字生態指數2021》報告,全面評估了我國各地數字生態現狀,貝殼研究院深度參與了該指數的編制工作,並在會上發佈了“城市居住競爭力指數”,以此來評估各城市在居住領域的吸引力。

  我們從居住成本、居住品質、居住生活便利度、人居環境四大維度,選取29個二級細分指標來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基於建立的指標體系,貝殼研究院以35個重點樣本城市爲樣本,得到這些重點城市居住競爭力指數得分排名情況。如果對指數按照25%-50%-75%分位數的方式劃出一、二、三、四梯隊,結果顯示,第一梯隊包括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以粵港澳和長三角城市居多;二梯隊包括福州、廈門及重慶等城市,海峽西岸及粵港澳城市居多。

  從城市等級看,一線城市居住競爭力指數明顯高於新一線及二線城市。一線城市居住競爭力指數均值爲85.5、新一線城市約爲70.2、二線城市約爲63.2。一線城市居住競爭力指數明顯較高,並且隨着城市能級下降,指數值也依次下降,兩者表現出強相關關係。

企業供圖

  區域格局看,粵港澳大灣區的居住競爭力指數最高,爲78.0;成渝(成都、重慶)和海峽西岸城市羣(福州和廈門)則緊隨其後,城市競爭力指數分別爲76.7及73.7。大灣區作爲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人居適宜性方面,同樣表現出較高的競爭力。把35個城市按區域劃分,最終納入到12個城市羣中,研究發現,城市羣間在居住競爭力指數上分化比較顯著。粵港澳、成渝及海峽西岸城市羣指數較高,遼中南及哈長指數較低。除此之外,城市羣內部分化也比較顯著,粵港澳、京津冀及長三角比較顯著。粵港澳大灣區內部,深圳及廣州指數較高,東莞指數相對較低;京津冀城市羣中,北京居住競爭力指數位居前列,石家莊相對較低,分化現象明顯;長三角城市羣中,杭州、上海、蘇州較高,無錫、合肥相對較低。

  分城市看,35個城市中,深圳居住競爭力指數較高,且指數得分明顯高於廣州、杭州、成都、北京及上海等城市,排名居於首位,與20年排名一致。從細分的指標維度看,深圳雖然在居住負擔上不友好,但其在樓盤品質度和居住生活便利度方面表現突出。深圳相較完善的社區內部規劃配置、多維的交通路網系統、密集分佈的商超和餐飲店、豐富的休閒娛樂設施…….共同構建起深圳便捷且高質的城市居住生活,也使其居住競爭力在多個城市中名列前茅。

  在城市更新背景之下,貝殼研究院拓展研究至社區維度,圍繞居住成本、居住品質、居住便利、人居環境四大維度,構建“居住競爭力指數”以評估各城市在居住領域的吸引力。除此之外,我們也就社區生活圈展開了量化研究,獨家創新性提出了“分鐘城”的概念,並會持續產出系列研究成果。基於系列化研究,我們期望能夠找出當前城市和社區發展的薄弱環節,爲城市更新包括社區體檢、社區治理等層面提供參考建議,以期在更大層面解決城市居住和發展問題,最終爲實現美好居住的願景助力。

原標題:貝殼研究院發佈“城市居住競爭力指數”,哪座城市競爭優勢更明顯?

值班主任:顏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