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駐華大使加法爾·卡拉爾·艾哈邁德近照。(海外網 付勇超攝)

10月25日,是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50週年。50年前,當標誌中國重返聯合國的第2758號決議通過那一刻,包括蘇丹在內的不少亞非拉國家代表歡欣鼓舞。“蘇丹始終堅定和中國站在一起。”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蘇丹駐華大使加法爾·卡拉爾·艾哈邁德回顧了50年前那段歷史。

加法爾還是一位學者——他是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專業博士,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完成博士後研究,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擔任兼職教授。他的講述,再現了兩國友好交往的一個個歷史現場。

“兩國無法割斷聯繫”

19世紀末,一位名叫阿里的蘇丹商人漂洋過海到廣州經商。他把蘇丹海蔘、樹膠等產品賣到中國市場,中國絲綢、布料、大米也經他之手進入蘇丹港口城市薩瓦金。後來,阿里在廣州開辦了貿易辦事處,還娶了中國妻子。在中國生活10多年後,阿里舉家回到蘇丹北部商業城市柏柏爾定居。

這個中蘇民間交往的故事,記載於加法爾所著《跨越二千年的蘇丹中國關係探源求實》一書。通過查閱大量史料、實地走訪柏柏爾市、採訪阿里後人,加法爾看到了這場特殊緣分的延續。“阿里的後人裏,有人相貌融合了蘇丹人和中國人的特徵,這正是兩國無法割斷聯繫的最好見證。”加法爾說。

阿里家族的故事,是兩國源遠流長交往史的一個縮影。加法爾表示,如今在蘇丹一些港口城市發掘出了中國不同朝代的瓷器碎片和錢幣,證明兩國間的往來已綿亙千年。“很多史料也可以佐證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友好合作,尤其是中國漢、唐、宋時期的歷史文獻中有很多相關記載。”加法爾說,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之間的交往不僅書寫了經濟合作的故事,還促進了文化繁榮。

1971年,50名蘇丹孩童遠渡重洋來到中國武漢,學習中國雜技和中國民樂。他們學成歸國後組建的蘇丹雜技團,成爲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陸第一個雜技團。50年來,蘇丹雜技團推動中國文化熱在蘇丹經久不衰。“文化帶來的是心靈和情感的交流。”加法爾說,“50年前沒有互聯網、社交媒體,今天我們有更好的條件深化文化交流。疫情結束後,期待雙方開展更多文化交流活動,加強兩國青年互動。”

“中國是可靠的朋友”

以時間爲座標縱論兩國關係史,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這一重大事件是加法爾筆下濃墨重彩的一頁。在《跨越二千年的蘇丹中國關係探源求實》中,加法爾披露了蘇丹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歷史細節。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第2758號決議正是基於“兩阿提案”產生的,蘇丹則是“兩阿提案”的共同提案國之一。決議一經通過,時任蘇丹外交部次長立刻表達了對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喜悅之情:“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的關係中,蘇丹獲得了可貴的經驗,兩國關係歷經多年,卻從未發生過其他大國與小國相處時發生的摩擦,中國對我國的友情不求回報,堪稱楷模。”

回顧這段歷史,加法爾感慨地說:“當第2758號決議通過那一刻,很多亞非拉國家代表都很激動興奮,聯大會場成了歡樂的舞會。很多非洲國家認爲,維護中國就是維護非洲國家自己。大家都認爲中國是可靠的朋友,一定會在聯合國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一定會支持非洲國家的發展振興。”

中國始終堅定不移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站在一起,爲應對全球挑戰作出積極貢獻。面對防疫期間“富國囤積疫苗、窮國一劑難求”的狀況,中國向發展中國家送去疫苗援助的“及時雨”,讓加法爾再次看到了中國在關鍵時刻的擔當。2021年3月,中國向蘇丹送去25萬劑新冠疫苗,是第一個在雙邊框架下向蘇丹提供疫苗援助的國家。“中國疫苗已在中國國內實現大規模接種,安全有效性得到了充分驗證。蘇丹人民非常歡迎中國疫苗,中國疫苗讓人很放心。”加法爾說。

“白色產業鏈”讓蘇丹農戶受益

非洲國家對“中國支持非洲發展”的期待早已變爲現實,迄今走過20多年曆程的中非合作論壇就是引領南南合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中非合作論壇注重行動、務求高效,每隔3年出臺一攬子行動計劃,僅2018年論壇北京峯會成果就高達880多項。加法爾表示:“自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非洲很多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標有了顯著提升,在基建、貿易、礦業、醫療等領域實現了快速發展。由此可見,中非合作論壇是強有力的戰略機制,對非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加法爾格外重視中非合作論壇對非洲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他表示,農業是非洲的經濟支柱和主要生計來源,非洲大部分人口以務農爲生。雖然非洲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好,但由於農業勞動生產率不高等因素,非洲仍然面臨着糧食安全的嚴峻挑戰。“支持非洲農業現代化建設,是中國對非合作的優先重點領域。希望在中國的幫助下,非洲能像中國一樣確保實現長期的糧食安全。”加法爾說。

發展與中國的農業合作,蘇丹人民的獲得感看得見、摸得着。加法爾表示,由中企投資的中國—蘇丹農業合作開發區近年來在蘇丹拉哈德灌區建成了集棉花育種、種植、加工、農機服務、貿易爲一體的“白色產業鏈”,讓20餘萬蘇丹農戶受益;2020年,備受期待的中國援蘇屠宰場項目達成實施協議,將以點帶面助力蘇丹打造農畜牧“綠色產業鏈”,對提振蘇丹經濟造血能力、改善蘇丹農牧民生活具有深遠意義……加法爾說:“非洲農業的繁榮,意味着非洲經濟社會的繁榮。未來10年,期待加強非中合作,讓非洲農民富起來,讓非洲農業發展起來。”(海外網 毛 莉 吳正丹)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10月25日 第 08 版)

--------------------------------------

【推薦閱讀】

“我在中國當大使”系列報道

責編:吳正丹、毛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