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新消費主張/木

一支多效果,急護脆弱敏感肌;雙重植萃,核心肌密;專利加持,卓效舒敏;科技加乘,多重吸收;70*多家著名三甲醫院的皮膚測試認可。

打開貝泰妮核心品牌薇諾娜的官方旗艦店,下拉至詳情頁,你都會看到這樣的描述。三甲醫院、醫學、植物、科技、專利這些核心字眼,每一個都十分戳中成分黨,貝泰妮的科研實力好似毋庸置疑。

看事實不看廣告,貝泰妮的科研實力真這麼強嗎?以下我們從研發投入(資金投入、人員投入)、核心專利、旗下品牌等方面對公司的研發實力做相關分析。

“皮膚醫生推薦” 深度捆綁三甲醫院

近年來,“皮膚醫生推薦”、“三甲醫院背書”正代替“藥妝”成爲誇大護膚品功效新名詞。不知何時開始,一系列有關薇諾娜與三甲醫院的營銷文章頻頻出現在大衆視線,例如《爲什麼54家全國頂尖的三甲醫院只認薇諾娜這一個藥妝品牌》、《3000三甲醫院背書秋冬敏感肌剛需》。

一時間,貝泰妮旗下核心品牌薇諾娜彷彿有了三甲醫院光環加持。更有網友表示,去知名三甲醫院去看痔瘡,醫生開了很多薇諾娜,一時間令人哭笑不得。

三甲醫院和薇諾娜之間究竟存在什麼樣的關聯?薇諾娜優勢如何走進三甲醫院銷售的?打開貝泰妮的招股說明書,我們發現了薇諾娜品牌背後的女人,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雲南省皮膚醫院教授—何黎。

何黎教授的母親李碧雲持有昆明諾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娜科技”)20%的股權,而諾娜科技又持有貝泰妮46.08%的股權,因此何黎教授的母親李碧雲間接持有貝泰妮9.16%的股權。

看到這,我們似乎明白了,爲什麼何黎教授會如此不遺餘力的推薦薇諾娜,並將其研發專利無償轉讓給貝泰妮。

另外,在早前的採訪中,何黎教授曾將薇諾娜定義爲醫學護膚品,不同於普通化妝品。而在2010年,原國家食藥監辦公室就曾在《關於加強化妝品標識和宣稱日常監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將把標識和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誇大宣傳、使用醫療術語的違規行爲作爲日常監督檢查的重點之一。

目前,薇諾娜官方宣傳雖未再標榜藥妝、醫學護膚品等標識,但依舊滿滿的學術感,突出醫學、植物、科技、專業等字眼。

營銷都充滿學術感的貝泰妮,實際研發實力如何呢?以下將從研發投入、發明專利、旗下品牌等角度進一步分析公司研發實力。

藥企基因?重研發?讓數據說話

2011年,滇虹有限將“薇諾娜”項目整體剝離,同年12月,滇虹有限董事會做出決議,全體董事一致同意將“薇諾娜 WINONA”系列無形資產全部轉讓給貝泰妮,包括“薇諾娜”產品相關的商標、專利、域名等資產以及“薇諾娜”產品的技術、配方的所有權。

藥企出身,彷彿自帶科研光環,貝泰妮的科研實力如何呢?我們重點從研發投入(資金投入、人員投入)、核心專利等方面逐一分析。

研發投入:自2018年起,貝泰妮並表層面研發費用率持續下滑,2020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僅達2.61%,不及丸美股份。然而,公司的銷售費率卻常年維持在行業較高水平,佔營業總收入的40%以上。

發明專利:目前我國的專利類型主要包含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其中含金量最高的便是發明專利,更能體現公司的研發實力。

截至2020年末,貝泰妮共擁有境內有效專利 46 項,其中僅有14項爲發明專利,其餘均爲實用新型專利及外觀設計專利。

行業內可比企業中,珀萊雅的發明專利數量爲75個,上海家化發明專利數量爲76個,丸美股份發明專利數量爲57個。相比之下,貝泰妮14個發明專利數量顯得十分薄弱。

旗下品牌:貝泰妮旗下品牌包含“薇諾娜”、“Winona Baby”、“Beauty Answers”、“痘痘康”以及“資潤”等。

從營收佔比來看,“薇諾娜”品牌實現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約98.72%,扛下營收大旗,也是公司絕對核心利潤來源;而公司旗下的““Winona Baby”、“Beauty Answers”及“痘痘康”等品牌銷售收入合計僅佔比1.28%。

除了薇諾娜品牌外,公司其他品牌的營銷,似乎沒有半點水花。公司營收高度依賴“薇諾娜”,若未來“薇諾娜”品牌運營策略失敗、遭受重大負面新聞、市場認可度降低,或者發生品牌被盜用、被侵權等情況,都可能導致該品牌產品的銷售收入下滑,進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無論是從品牌、專利還是研發投入,貝泰妮在研發方面似乎並沒有投資者想象的那般佔據優勢地位。與其在廣告中重點突出科研實力,不如加大研發投入,豐富產品線佈局,而不是一味的依賴薇諾娜創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