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突破現有行政區分割的影響和制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建設好示範區、當好貫徹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標杆?對於長三角區域發展的未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李逸平近日在首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主辦的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論壇上提出接下來更加需要探索的重要問題。

“三年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對全國經濟影響力帶動力不斷增強,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取得了成效,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建設的成效雛形,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已初步建立,”李逸平表示。

這個成效背後有堅實的數據支撐。上海市政府舉辦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三週年”新聞通氣會公佈了最新的進展:設立於上海的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目前已在長三角地區成立19個分中心,建立起了豐富、完善的技術交易網絡,三省一市相互間的技術交易合同輸出達1.4萬項,交易額540多億元。同時,三省一市共同在上海搭建的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大幅降低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研發成本。

目前,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李逸平首先提到了區域合作,“一個行政區內很容易解決的行政管理問題,一旦擴大到三省一市就面臨諸多政策標準不統一、不協調、不對等現象和問題。如何有效突破現有行政區分割的影響和制約,完成區域合作?”

李逸平表示,近年來長三角各地區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比如說G60科創走廊,是松江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發改委的推動下從無到有,創新的做的蠻紅火的。在深化相關城市間產業集羣佈局,推動協同創新,推動品牌連續深化合作和產融結合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但是在長三角更大範圍內如何真正遵循市場規律,運用市場機制,發揮市場主體配置資源的作用,構建起區域一體化創新鏈和產業鏈,這些還需要從更高層面上更廣的領域裏去破題和實踐。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方面,李逸平提到,“生態綠色和一體化是示範區的初心,目前各方對示範區綠色發展已經基本形成共識,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總體而言和周邊區域相比,示範區經濟比值相對比較弱,兩區一縣(青浦區、吳江區、嘉善縣)對發展的訴求也比較高。在示範區有限的生態環境資源下,如何在不搞過強度開發的前提下實現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協調平衡好發展速度、改革力度、示範強度等等關係,切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以實現中央賦予的兩個率先的重大使命,還需要有更多管用好用的思路和舉措,有待探索。”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設定的2025年目標,在一體化體制機制方面明確提及:資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動,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基本建立。行政壁壘逐步消除,一體化制度體系更加健全。與國際接軌的通行規則基本建立,協同開放達到更高水平。制度性交易成本明顯降低,營商環境顯著改善。

到2035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城鄉區域差距明顯縮小,公共服務水平趨於均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實現,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整體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成爲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