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區,車水馬龍間,升騰着喧囂的繁華,流光溢彩的玻璃幕牆映照着匆忙的腳步。走進南新倉文化街,你的目光都會忍不住停留於一座青磚灰瓦的平房建築老房子。停下腳步,環視周遭的現代建築,再轉回目光,它顯得格外遺世獨立,有一種“大隱隱於市”之感。

這座主體建築建於明永樂七年,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清兩代,這裏是存放皇糧俸米的皇家糧倉,600餘年的光陰浸染出厚重的歷史風韻。如今,它依然是一座糧倉,只不過存儲的糧食由穀物變成了美學與精神——這就是藝術糧倉書店。

從東門繞入藝術糧倉所在的園區,只見紫紅的海棠果、金黃色的銀杏葉與門口風馬旗杆上的紅燈籠交相輝映,在青磚黛瓦前顯出滿目生機。

推門進入藝術糧倉書店,其建築層高令人驚訝,這座爲皇家服務過的單層建築空間極爲大氣。門外喧囂既隱,不由升起“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意韻,而這意韻,大概也因書店創始人張濤而生。

張濤是一位來自敦煌的當代藝術踐行者,也是一名藝術品收藏家。藝術糧倉運營格調風雅精緻,正源自他良好的藝術品位。

建築內,巨大的空間被分成多個功能性區域,有書店,有藝術展廳,也有輕飲食區域。整個書店分爲上下兩層,一層與藝術展廳相連,常年展示着名家作品,以當代實驗性水墨居多。這些作品極具思想性,探討着中國水墨繪畫的新出路,傳達出當代藝術無止境的精神。

你可以在店內盡情挑選藝術學術類書籍,也可以找到很多藝術家新出版的作品集;此外,書店還陳列着一些別緻的雕塑、文人墨客喜愛的各類毛筆和文創作品。

選上幾本合心意的圖書,抱着它沿着樓梯上到二層閣樓式閱讀體驗區,在古樸的裝飾和溫暖的燈光下品讀,一杯茶,幾本書,就是一份難以言說的滿足。“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的快樂也就是此刻了。

讀累了,你可以撫弄書店內古老糧倉的牆面,發發呆,夢迴從前。也可以輕聲走動,觀賞書店內收藏的藝術珍品。

要是有機緣,你還會在書店碰到藝術大咖,因爲二層的開放空間是藝術家和文人墨客的聚集地,這裏會定期舉辦藝術沙龍、電影詩歌、電影文學、週末音樂會、小型學術研討會等美學活動。這些活動展現出藝術糧倉書店豐富多元的魅力,吸引着衆多志同道合的人蔘與。

風宜長物放眼量,藝術糧倉書店兼具長遠目光和國際視野,定位於研究型沉浸式閱讀空間,專注發掘藝術和社會生活結合領域內的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和藝術刊物,不斷摸索東方智慧和當代藝術融合的可能性,引領讀者更系統地瞭解當代藝術的形成與發展。

正是這樣一家書店,其視野之寬,輻射之廣,挖掘之深——以藝術爲糧食,讓古老糧倉持續滋養着城市和每一位到訪者。

本文內容來源:北京實體書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