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 題:從“美”字看爲人民謀幸福的經濟學——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述評之一

  新華社記者

  發展爲了誰?怎樣發展?這是時代之問的必答題。

  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給出了鏗鏘有力的回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引新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經濟思想從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出發,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引領中國發展更加聚焦“美”,是爲人民謀幸福的經濟學,在廣袤大地繪就美好生活、美麗中國、美美與共的高質量發展畫卷。

從“美”字看爲人民謀幸福的經濟學——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述評之一

  共享美好生活:“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百姓歡迎的紅啤梨、植物肉,智能咖啡機,手術機器人,美妝“黑科技”……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諸多更具品質、科技含量更高的全球好物亮相,瞄準中國百姓消費新趨勢。

  從解決“有沒有”到挑選“好不好”——進博會的這一幕,正是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從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出發,不斷提升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小康夢圓,復興氣象激盪。

  ——美在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

  當社會生產不再落後,當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人們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人民羣衆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洞察深刻。

  告別排浪式消費,我國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人們青睞科技和文化含量高、使用方便、看上去更美的產品;衣着更注重品質,餐飲更注重健康,嚮往“詩意棲居”,出行不再遙遠……一張張幸福剪影,構成一幅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的美麗圖景。

  ——美在增強民生獲得感的成色。

  發展爲了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

  “要從人民羣衆普遍關注、反映強烈、反覆出現的問題出發,拿出更多改革創新舉措,把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問題一個一個解決好,努力讓人民羣衆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構建覆蓋全民的基本服務體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制定民法典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紮實推進平安中國建設……在公平正義陽光照耀下,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近日,國際權威民調機構蓋洛普發佈《2021年全球法律與秩序報告》,中國以93分名列第二,排名連續三年上升,成爲全球最具安全感國家之一。

  ——美在精神世界的日益豐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電影《長津湖》票房突破50億元,網紅書店吸引年輕人“打卡”,更多公園免費開放,特色博物館走紅……各地羣衆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絢爛的精神文明之花在全面小康的中國大地上精彩綻放。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充滿濃濃暖意。

從“美”字看爲人民謀幸福的經濟學——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述評之一

  建設美麗中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1年,“大象旅行團”火了。

  以此爲主題的短片《“象”往雲南》,在10月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開幕式上首映,讓全世界看到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環境美不美,生態好不好,攸關人民福祉和永續發展。

  曾幾何時,霧霾頻發、工廠污染、河流黑臭……2012年,中國經濟總量約佔全球11.5%,單位GDP能耗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如果經濟發展了,但生態破壞了、環境惡化了,大家整天生活在霧霾中,喫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潔淨的水,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居住不到宜居的環境,那樣的小康、那樣的現代化不是人民希望的。”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蘊含對生態治理需求的深刻觀照,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中國開啓了建設美麗中國的變革性實踐。

  新理念指引美麗中國永續發展——

  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綠色”成爲新發展理念重要內涵,“美麗”一詞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一系列頂層設計折射出中國發展之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擲地有聲的話語,閃耀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關係的深邃思考。

  新實踐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

  滬蘇浙交界處,河湖盪漾間,優美生態基底上,佔地2400畝的華爲青浦研發中心正加快建設。好風景裏“長”出新經濟、高顏值變高價值……熱氣騰騰的發展實踐,彰顯綠色發展內涵。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讓老百姓喫得放心、住得安心”;

  多措並舉推動農村環境整治,“爲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

  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實施“史上最嚴”新環保法,建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9年來,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新境界推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美國航天局衛星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7年間,全球新增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需要全球攜手合作。

  站在人類生態文明發展的高度,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作出了實現“雙碳”目標的鄭重承諾。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同心協力,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話語,展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在攜手共進、文明互鑑中實現“美美與共”。

從“美”字看爲人民謀幸福的經濟學——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述評之一

  堅定向“美”而行:“必須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跨越無數雪峯、峽谷、湖泊,連接無數村鎮、風情、生靈,蜿蜒在中國西部邊境的219國道最新測算擴展至10065公里,堪稱“地球上最雄壯”的1萬公里。

  昔日閉塞的山村打開發展之門,新的邊貿城市蓬勃生長,生物多樣性極致呈現……這條“至美”的中國最長國道,穿越千年滄桑,通向美好未來。

  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恆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

  “需要”不同於“需求”,不受“預算約束”,可以是不斷增長的願望,甚至是美好的想象。

  對百年大黨來說,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始終不渝的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也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邏輯起點。

  9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歸根結底就是做到了“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20年,面對罕見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從百歲老人到新出生嬰孩“不放棄每一個生命”……

  “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確抉擇的根本前提”——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中如此強調。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號召:“以史爲鑑、開創未來,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爲美好生活而奮鬥。”

  踏上新徵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我們需要更加準確把握新時期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特點,馳而不息、接續奮鬥。

從“美”字看爲人民謀幸福的經濟學——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述評之一

  堅定向“美”而行,要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堅定向“美”而行,需要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放在心頭”,腳踏實地,久久爲功。

  “爲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我們要時刻不忘這個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

  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

原標題:從“美”字看爲人民謀幸福的經濟學——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述評之一

值班主任:高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