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0後博導5年發60多篇SCI論文,引爭議

90後,博導,從事新型太陽能電池方面研究的“追光者”!

5年來,發表SCI論文6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論文21篇。華中科技大學公號《90後!是博導!》的文章被知乎網友以“如何看待華中科技大學 90 後博導胡玥,5 年來發表 SCI 論文 60 餘篇?”爲題推上熱搜。SCI 論文如此高產的背後,到底是令人暖心的勵志故事,還是一個令人扎心的事實?上游新聞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大二開始就跟院士等做課題?

《90後!是博導!》公號文章透露,今年31歲的胡玥,從小成績優秀,2008年以湖北省理科前800名的好成績,選擇了華東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大二時,在田禾院士和花建麗教授支持下,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開展“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2年後,項目獲國家級優秀項目獎、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全國二等獎。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博士生導師在讀完這篇公號文章後告訴上游新聞記者:“她在大二就能跟院士一起做課題,這點就不普通。”有知乎網友直接指出,在本科生階段有教授帶着做課題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別說院士,很可能胡玥背後有強大的背景支持。上游新聞記者在公號推文看到,胡玥不凡之處還有很多:“大四,當交換生、拿到公派獎學金直博愛丁堡大學,2016年博士畢業,拿到首次授予亞洲人的弗雷澤·司徒塔特獎。胡玥在2016年通過博士後國際交流人才引進計劃來到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加入韓宏偉教授團隊。5年來,發表SCI論文6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論文21篇。2018年,晉升副教授,2019年成爲博士生導師。”

在“如何看待華中科技大學 90 後博導胡玥,5 年來發表 SCI 論文 60 餘篇?”的知乎帖文裏,上游新聞記者看到,知乎網友紛紛對其論文高產表示質疑。有評論稱,這不是傳說中的“學霸天花板”嗎?網友“無崖子”發出“都是靠團隊刷文章上位”的評論,獲網友9653個點贊,另一網友通過谷歌學術查詢後跟帖評論:“胡玥在2016年,也就是入職華中科技大學以前,第一作者的論文僅有4篇,這可是一個博士畢業生啊。”

華中科技大學推文《90後!是博導!》截屏

論文署名差別彰顯科研實力

上游新聞記者以“Yue Hu”爲關鍵詞在谷歌學術中檢索到來自華中科技大學胡玥的論文19篇,其中2016年發表的論文有4篇,既不是第一作者,也不是通訊作者。有好事網友還對這四篇論文的“含金量”進行考證,發帖稱“這四篇文章中,只有第三個是比較有含金量的,但也不是頂刊。這水平,博士後經歷不鍍金的話,很難在華科這樣的學校拿到教職。”

網友對胡玥在2016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後的論文數量突然井噴也充滿了疑惑。“平均一個月就有一篇”,“一作和通訊作者加起來一共21篇,到底是胡玥的學術水平提高了?還是鳩佔鵲巢,自己包攬了團隊的研究成果?”

就此疑問,上述博士生導師指出:“論文第一作者代表這名作者的研究成果,有些很好的學校,他們就看論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所以一般來說,合作的話,都是學生當第一作者,導師當通訊作者,但是有些導師也當第一作者,與其合作的那個人當通訊作者,還有共同通訊作者的情況,如果論文涉及到的人比較多的話,作者名單就很長。”從記者瞭解到的情況看,現在博士生髮論文,把導師署名爲第一作者的情況很普遍,因爲只有這樣才讓作者更有分量,更容易發表。

在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官網,在胡玥論文成果欄目,羅列了“Yue Hu”從2017年到2020年這4年發表的9篇英文論文,2020年2篇,通訊作者1篇,共同通訊作者1篇;2019年3篇,一作1篇,通訊作者、共同通訊作者各1篇;2018年3篇,共同通訊作者1篇、一作1篇、第二作者1篇;2017年,只展示了1篇署名通訊作者的論文。

值得注意的是,在谷歌學術檢索到,“Yue Hu”在2017年發表了13篇論文,作爲第一作者的論文就有2篇,不知爲何胡玥並沒有把他們都放在自己官網的論文成果裏?相反,她在大二時候的指導老師花建麗教授,就在華東理工大學官網羅列了自己作爲通訊作者的代表性論文28篇,研究成果、研究實力昭然若揭。“Yue Hu”的名字出現在其中6篇文章的作者名單裏,2016年2017年各2篇。

教育經歷   (截屏來自學校官網)

“高考前800名好成績”的提法遭質疑

除了高產論文,另一個讓網友“操心”的亮點是“2008年以湖北省理科前800名的好成績進入華科”。知乎網友找來了《2008年湖北省普通高考成績一分一段表(理科)》和2008年華東理工大學在全國的錄取分數線,前900名考生最低分爲636,華東理工在湖北最高錄取分數線理科爲626分。也就是說,胡玥以超過分數線較多優勢的分數進入華東理工,有網友做了一個猜測,以胡玥的分數,本可以去更好的學校,但她選擇華東理工,可能是因爲在那裏有資源可以支持,這也說明了她爲什麼大二就可以加入院士的團隊。

認證爲“知羣CEO”的網友“馬裏在知羣”指出,5年時間60個月,差不多一個月一篇 SCI。只算一作,21篇,平均三個月一篇。如果這不是灌水,是實打實的,那大概她做的這個方向已經全球頂尖了。但是事實真的能推敲麼?在帖文裏,“這位博導從2012年至今,一共參與了112篇論文的發表,有318位合著作者的情況”也讓網友對學術圈以論文數量論高下的比拼感到困惑,也對胡玥的學術生涯感到擔心。有網友說,“畢竟按胡老師這發展勢頭,以後大概率會有更大的名氣,早年的學術生涯如果有瑕疵,影響可是不小。”

來源:上游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