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急救工作站通過市級驗收。

建築面積不小於80平方米、設3個救護車固定停車位、1輛24小時值班救護車是必備指標。

近日,隨着博興路、經海路等6個急救工作站陸續通過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北京市120急救中心評審專家組的現場驗收,北京經開區急救工作站總數增至7個,院前急救體系初步建設完成,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提升。記者瞭解到,作爲經開區院前急救設施佈局規劃的重要內容,到2022年底,經開區將通過“1個急救中心+17個急救工作站”的模式,構建起區內及周邊地區公共衛生及突發醫療緊急救援,最快“12分鐘響應”的院前急救體系。

6個急救工作站通過市級驗收

據瞭解,此次通過市級驗收的6個急救工作站分別爲博興路急救工作站、經海路急救工作站、天華東路急救工作站、榮昌東街急救工作站、榮京西街急救工作站、經海三路急救工作站。其中,博興路急救工作站位於亦城茗苑社區4號樓,經海路急救工作站位於經海路消防救援站,其餘四個分別位於國康醫院、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愛育華婦兒醫院、扶正腫瘤醫院,所有站點級別均達到B級標準。按照《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設施建設驗收工作方案》,市級專家組從急救人員配置、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救護車車載藥械配置、通信與信息技術設備配置、救護車配置等方面進行了驗收。

記者在現場看到,按照《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工作站建設基本標準(試行)》中對B級急救工作站的建設要求,此次通過驗收的急救工作站均滿足了建築面積不小於80平方米、設3個救護車固定停車位、1輛24小時值班救護車的必備指標。功能分區方面,6個急救工作站均分別設有業務用房、後勤保障用房、功能用房或用地。其中,業務用房用於滿足急救人員值班值守、書寫醫療文書、業務學習等業務需求,設有辦公室1間、值班室3間;後勤保障用房用於院前醫療急救藥械及物資存放、急救設備清潔等,設有物資室1間。同時,各急救工作站均配備相應辦公及值班保障生活設備設施,均安裝1部院前醫療急救派車專用電話、1臺工作用電腦,保障通信網絡暢通;並將急救人員值班室優先設在建築物的一層,以縮短與救護車停車位之間的距離,實現院前醫療急救人員和救護車輛2分鐘內出動。

院前急救體系明年底建設完成

隨着上述6個站點陸續通過市級驗收,再加上之前通過驗收的千頃堂急救工作站(位於東方醫院經開區院區),北京經開區急救工作站總數增至7個,這意味着經開區院前醫療急救體系進一步完善,急救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急診、急救工作效率將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經開區已完成亦莊新城院前急救設施佈局規劃中60平方公里範圍內全部急救站點的建設。根據相關工作部署,以北京經開區爲服務半徑,在亦莊新城範圍內目前已完成建設金橋急救工作站、舊宮急救工作站、瀛海急救工作站3個急救工作站,還有3個工作站將在今年底完成驗收,此外明年底還將建成4個急救工作站。屆時,經開區將形成以北京急救中心經開區分中心爲核心,亦莊新城範圍內17個急救工作站多點佈局的院前急救體系格局,顯著提升院前急救與突發事件應急救援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急救呼叫滿足率,縮短呼叫反應時間,爲區內及周邊百姓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院前急救服務。

“院前急救是急救醫學的‘先遣部隊’,及時有效的院前急救,對於維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損傷、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致殘率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整合、發揮區內醫療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快區域院前急救工作站建設推進步伐,同時加強院前急救培訓及演練,提高急救團隊整體協作能力,更好地爲人民羣衆的健康保駕護航。”經開區社會事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