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億私募大佬汪潮湧失聯成爲熱門話題。

這位投資圈傳奇人物,執掌着北京信中利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資產規模超百億元人民幣。

就在此次失聯消息曝出前,這傢俬募機構出現諸多治理問題。

覆盤發現,汪潮湧的私募生意其實早已到了“賺不到錢”的尷尬地步。

“問題型”私募

汪潮湧執掌的信中利股權投資成立於2012年,2015年正式登記備案爲私募管理人。

據公開披露信息,這傢俬募從事新產業投資、控股實業經營、投資增值服務等業務,其中新產業投資業務包括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創業投資及孵化業務。

然而,打開中國基金業協會的備案系統,信中利股權投資首頁出現了四大“問題”。

從上圖可以看出,涉及一條“機構誠信信息”,即2021年4月19日被北京證監局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

據瞭解,這張罰單涉及違反基金合夥協議約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到位、承諾最低收益以及未及時披露重大訴訟和股權凍結事項。

也就是說,信中利存在向私募基金持有人“透露”最低收益率,等於變相承認剛兌,但股權私募是高風險投資,承諾最低收益等行爲,在很多問題型私募前期宣傳中,均存在誤導投資者。

另外涉三條機構提示信息,分別包括:

“投資者定向披露賬戶開立率低”,指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信披備份系統定向披露功能中爲投資者開立查詢賬號的比率低於50%(不含50%)。

------由於基金業協會讓私募運作更加陽光化,查詢賬號可以讓投資者看到更多基金管理人的信息,做到信息透明,但信中利做的相當“保密”。如下圖所示,信中利旗下產品的投資者查詢賬戶開立率全部爲0。

“存在長期處於清算狀態基金”,指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提交清算開始後超過6個月未完成清算的私募基金。

“存在逾期未清算基金”,指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超過到期日3個月且未提交清算申請的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清盤/超過相關期限後,私募機構需要通過合規/法務部門向中基協更新相關信息,但長達半年以上基金仍在清算/沒有正式清算手續,直接關係到內部合規的問題,也涉及到持有人的利益。

“巴菲特模式”賺了多少錢?

信中利最初掛牌新三板時,曾有賣方團隊稱,該私募運用中國特色的巴菲特投資模式,汪潮湧作爲巴菲特價值投資模式的忠實擁護及追隨者,堅定的踐行並積極將巴菲特模式進行中國化嘗試,“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巴菲特投資模式”。

之所以業內對信中利有甚高的褒獎,與汪潮湧本人經歷有關。他出生於湖北,15歲就考上了華中理工大學(現在的華中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專業學術;1984年,年僅19歲的他考上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研究生。

1985年汪潮湧作爲第一批清華大學公派留學生赴美留學,獲美國羅格斯大學MBA學位。之後,他在美國多家金融巨頭工作,包括摩根大通、標準普爾和摩根士丹利。1990年代末期,他還受國家開發銀行邀請,擔任全職高級顧問,參與籌備和組建國家開發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

他有着各種光環。在汪潮湧的“名片效應”下,信中利也有着諸多的光環,諸如:“深耕全產業鏈投資的海歸創投第一股”、“全產業鏈大資管平臺”、“中國特色的巴菲特投資模式”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對其資金來源相當“羨慕”:運用高比例的自有資金投資。自有資金股權投資在投資標的進入、退出時間及方式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性。

然而,當我們拋開這些虛名,去實實在在看其業績時,就尷尬了。

以信中利2021年半年報爲例,上半年淨利潤虧損2.1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驟降幅度高達387%。

再看2020年的投資表現,信中利的淨利潤全年虧損高達16.27億元,相比2019年下降幅度高達驚人的23751%。

此外,股東結構中,汪潮湧與李亦非爲夫婦,二人合計持股比例佔到總股本超50%,而汪潮湧的持股已經遭到司法凍結。

更爲嚴重的是,一家基金投資公司,管理費本身是重點收入,但信中利出現大幅滑坡。2020年度公司基金管理業務收入爲8546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7.06%。

有一個細節不能忽略。

信中利曾在年報披露,公司管理基金的資金募集主要來自於自身渠道。截至2020年末,公司在管基金中,自行募集資金的規模佔總募集額的比例約99%,委託第三方機構募集的規模佔總募集額的比例約1%,委託第三方機構銷售的募集費用一般按照募集金額的一定比例計收。

那麼,這個自身渠道究竟是什麼?既然是自有模式,爲何基金業協會備案信息遲遲未能更新,究竟隱藏了什麼信息?

這也許就不難理解汪潮湧失聯或涉職務侵佔罪的消息了。

一家“自主搞錢”的私募機構,背後客戶究竟是誰?基金運作狀態有什麼貓膩?汪潮湧和妻子李亦非去哪了?所有的疑團還有待解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