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遊戲市場收入近3000億元

原標題:“遊戲+”將成新風口 遊戲大廠如何防沉迷 

近日,在廣州舉行的2021中國遊戲產業年會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遊戲工委與中國遊戲產業研究院發佈《2021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中的數字背後勾勒出遊戲產業一年的發展,也透露出遊戲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遊戲+”將成爲遊戲企業的下一個“風口”。

遊戲用戶數量漸趨飽和

《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965.13億元,較去年增收178.26億元,同比增長6.4%。國內遊戲用戶規模6.66億,同比增長0.22%,用戶數量漸趨飽和。伴隨防沉迷新規落地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逐漸深化,用戶結構將進一步趨於健康合理。

產業年會上,關於“未成年人保護和防沉迷工作”成爲熱議焦點。騰訊未成年人保護體系負責人鄭磊介紹,騰訊依託公安權威數據平臺嚴格管理未成年賬號,針對孩子“冒用”成年人身份繞過監管的問題,採取金融級別人臉識別驗證。針對體量更大的頭部遊戲,採取更嚴格的人臉識別方案,例如:對55歲以上實名用戶,在夜間遊戲每次登錄都需要人臉識別,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家長賬號或設備;同賬號如果在多設備頻繁使用,也會觸發人臉識別,以降低第三方租號的利用率。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何威肯定了“多方共治”的必要性,他認爲,未成年人保護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社會、企業、學校、家長缺一不可,接下來政府、企業和學界要做的是對遊戲類型或者是作品進一步細化。遊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表示:“未成年人保護和防沉迷工作是我國遊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國家級實名認證平臺的正式啓用,以及行業標準體系的日趨完善,將推動未成年人保護手段持續升級。”

爆款遊戲少不了中國元素

《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80.13億美元(1146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加了25.63億美元(1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59%。

“中國遊戲廠商要利用高質量產品拓展海外市場,要發揮好遊戲作爲新型載體的優勢,努力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價值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祕書長敖然說。衆多遊戲廠商開始在遊戲中融入中國元素,向全球玩家展示中國文化。

完美世界通過與保利藝術博物館牛、虎、猴、豬四件“獸首”,以及三星堆、千戶苗寨、中華五嶽、敦煌文化、南京夫子廟、龍泉刀劍、川劇等合作的方式,把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融入產品帶往全球市場。作爲騰訊公司首批出海的遊戲產品,《王者榮耀國際版》內含36款中國文化元素皮膚、8箇中國文化元素英雄,且融合了衆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2021年我國遊戲產業出海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明顯增多,產品類型也更爲多元。美、日、韓依然是遊戲出海的主要市場,但從近三年的數據看,其合計佔比呈逐年下降之勢,其他地區佔比則逐年上升——這說明我國自研遊戲在不斷拓展新興市場。

“遊戲+”發揮遊戲多元價值

《報告》在總結2021年遊戲行業總體狀況時認爲:科學技術升級加速遊戲業態變革,產業發展又助益着科技創新,使遊戲成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的實驗場。與此同時,“遊戲+”形成的多元融合延伸了遊戲的社會功能,爲其多元賦能提供了更爲寬廣的實踐平臺。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表示:“近年來,國內遊戲企業開始逐步探索‘遊戲+’模式,發揮遊戲多元價值,使產品和服務廣泛賦能於科技、文化、教育、醫療、公益等領域。遊戲不單單是一種娛樂消遣,更是建設數字文化生態、推動多領域社會實踐的重要助力。在健康有序規範的前提下,進一步發揮遊戲的多元賦能作用,強化社會價值和社會功能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觀察,不少遊戲企業還將AR/VR/MR等前沿技術應用在遊戲、電競領域,帶給用戶全新的場景與體驗,讓“遊戲+”展現在數字生活的每一處。

文/本報記者 王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