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退潮丨她開了一家美容店,調侃自己目前是“沒收入的人”

原標題:今日視點:教育培訓供給改革與需求引導兩手都要硬

許 潔

距離2022年春節還有三週,隨着春運火車票的開售,歸家心切的人們都在摩拳擦掌,比拼手速和運氣。同樣需要手速和運氣加持的還有家長們。

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均需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登記爲非營利性機構。脫胎於好未來的“樂讀優課”也以“持證上崗”的身份和來自學而思的師資,低調開啓了春季班的招生。這也是“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學科類培訓課程第一次開售。

樂讀優課在線小班和大班的收費標準統一爲22元/課時,定價最能體現當前學科教育的非營利屬性。學而思的K9主講老師只有少部分進入樂讀優課,其App顯示,有的老師每週上課6次,佔滿了所有能排課的時間。師資的稀缺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課程的搶手,有家長打了100多個電話才搶到名額。然而,搶到課的家長仍是少數。

如此低的價格能保障師資質量嗎?有限的名額能滿足旺盛的需求嗎?

需求和供給是經濟學的基礎概念,教育不完全是經濟問題,但也可以藉助供給和需求這個經濟學工具來進行分析。

根據經濟規律,市場有需求就有供給,現在校外供給端管住了,校內供給還沒有充分跟上來,市場正處於從校外培訓向校內服務轉換的切換期,但市場上的需求還在,如果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就可能會產生地下供給端,從而導致更大的治理成本。解決辦法當然不能是消滅需求,因爲需求是內在的,只能靠調整供給。

因此,在供給方面,一方面要按校外培訓機構的經營成本、市場需求情況,確定合理的政府指導定價;另一方面,要在目前政府指導定價的基礎上,給予機構適當的財政補貼、稅收減免支持,給其合理的生存空間。培訓機構也不必氣餒,非營利學科類課程的設置未必是無用功,可以爲素養教育以及高中、考研教育輸送後備軍,也能給平臺持續引流。

市場旺盛的需求無法消滅,應該予以正確引導。比如禁止超前教育,“搶跑式”的超前教育讓家長們十分焦慮,教育的“劇場效應”由此形成。若不引導家長減少這種需求,培訓熱將永遠難以降溫,亂象也難以得到根治。

搶到樂讀優課新課程的家長們,在收到課程講義後大失所望,“感覺和學校裏的難度差不多”。這是對的!只有對外釋放“這裏就是單純補習”的信號,家長對培訓機構的需求,纔會從現在的提分、競技,轉變爲發展個性、興趣,由此,培訓機構纔會真正變爲興趣班、特長班,這才應該是教育培訓機構的“初心”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