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財經

每年這個時候,雲南、廣東、海南等南方省份都有大量新鮮蔬菜銷往北方,豐富了北方居民的餐桌。然而,2021年入秋以來,北方各地災害性天氣導致蔬菜上市量有所減少,農資價格上漲,運輸流通成本增加,同時個別地區疫情點狀散發,眼看春節逐漸臨近,蔬菜供應現在是什麼樣的狀況呢?

南菜北運,七大省區給力支撐

“三零”蔬菜火了!這裏全年產值增長近5億元!帶動超17萬人增收→

進入臘月,北京的最低氣溫已經降到零下。但在新發地卻是熱火朝天,辣椒、豆角、玉米,這些北方餐桌常見的蔬菜,一批批正從南方不斷運到這個大型批發市場。

實際上,2021年10月以來,北方由於災害性天氣和疫情原因,蔬菜價格普遍上漲。但南菜大量上市,疊加政府免除批發商進場交易費的政策等因素,蔬菜供應逐漸局面得以緩解,新發地的數據顯示,蔬菜價格在2021年12月份比11月份相比下降了8%左右,近日已經接近2020年同期水平。

記者瞭解到,眼下,每天進入新發地市場的冬儲菜約1萬噸,其中南菜約佔到了6成,加上其它新鮮蔬菜,每天進場的南菜總量達到了6500到7000噸。“南菜北運”的七大主要省區,爲北方秋冬季節保價穩供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畝能採兩噸菜

雲南“三零”蔬菜成香餑餑

“三零”蔬菜火了!這裏全年產值增長近5億元!帶動超17萬人增收→

實際上,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之下,越來越多的菜農都正在通過提高蔬菜品質嚐到甜頭。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五山村村民陳勇是村裏的種植大戶,他們家種了20多畝地的蔬菜,一年收入能達到20萬元左右。

這5畝地的豌豆尖是今年第一次嘗試,本來就是自己沒有種植過的新品種,還不能使用化肥農藥,但是陳勇卻絲毫不擔心。

因爲田間管理有專業人員上門指導,40多天長成以後就可以採摘,一季可以摘七八次,而且所有的豌豆尖全部以6元/公斤的收購價格直供給一家火鍋連鎖店。這款以往在南方冬天才能喫到的新鮮小菜,現在在北方也成了菜單上的熱銷菜品。

雲南省通海縣裏山鄉五山村六組農戶 陳勇

合作社的訂單來自於縣裏的一家蔬菜公司,2021年,這家公司在五山村建立了100畝的智慧農業種植示範基地,通過“設施化、有機化、數字化、組織化”四化種植“三零”蔬菜。

陳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這個價格,光是這5畝地的豌豆尖,拋除成本,這一茬就能有3萬元的收入。陳勇家的其它十多畝地也在示範基地內,等全部統一品種種植以後,每畝地一茬可穩定收入5000元左右。

眼下,合作社的100畝示範基地有50畝已經啓動,種植豌豆尖,9戶農戶積極加入進來。通過“公司+基地+標準”的模式,智慧農業種植示範基地正在摸索“蔬菜農殘可控、品質有保證、貨源穩定、農戶收入穩定”的發展模式。

實際上,五山村的100畝示範基地正是通海一家農產品公司剛剛啓動的智慧農業種植項目。2013年,這家公司成爲雲南省11個“南菜北運”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之一。

在企業的帶動下,2021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有所壓縮的前提下,產值卻不減反增,比2020年增長了4.9億元,帶動農戶近6萬戶,17萬多人,人均增收3000元。

【半小時觀察】南菜北運:保供又致富

秋冬蔬菜生產一頭連着產區農民的“錢袋子”,另一頭連着北方市民“菜籃子”。當前,我國“南菜北運”7大主要省區和6個設施蔬菜重點省在田蔬菜面積均比上年有所增加,隨着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和現代流通方式不斷完善,確保秋冬蔬菜種得出、賣得好、運得出,這不僅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爲保供穩價提供了有力支撐,更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更強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