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和俄羅斯如何彌合幾十年的分歧構築起友誼距北京近2000公里,在分隔中國與俄羅斯的一條冰凍河流上,一座鋼橋已準備就緒,等待兩國領導人宣佈開通。開通日期尚未公佈,但克里姆林宮公佈討論開通儀式的會談記錄,凸顯這座大橋的重要性。建造大橋俄羅斯部分的BTS-Most公司負責人拜薩羅夫說,這是個非常偉大和重要的事件。

這一刻的到來經歷了漫長等待。這座橫跨黑龍江的大橋(建設提議)最初在1988年被提出。蘇聯解體後隨着中俄簽署建設協議,項目得以恢復,直到2016年12月纔開始施工。由於疫情原因,大橋正式開通被推遲,但建成這座橋本身,足以表明北京和莫斯科如何在這幾十年變得日益緊密。

由於對西方國家的共同不信任,中俄一直在尋找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新途徑,以對抗來自西方的壓力。自2010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俄最大貿易伙伴,也是俄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2020年佔俄出口的14%。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中俄貿易躍升35.8%,達到創紀錄的1468.8億美元。

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遠東聯邦大學副教授阿爾喬姆·盧金說,兩國的經濟相互依存度將繼續增加,儘管俄似乎更依賴中國。他說,現在俄近1/5的對外貿易是與中國的,“俄對華出口主要是大宗商品,而俄從中國的進口越來越多地包括工業和高科技產品。儘管如此,中國對俄羅斯供應的依賴也在增加,特別是在與美國衝突風險增加的情況下”。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經濟問題專家徐坡嶺說,中國需要獲得俄遠東地區龐大的能源,也是俄能源出口的穩定市場,“俄中貿易具有戰略互助性質,存在戰略互信”。

自冷戰結束以來,地緣政治一直在北京與莫斯科的經濟合作中發揮作用。隨着與美國的對抗加深,中俄領導人一再承諾在新興領域合作,包括數據安全、網絡空間、北極等。同時,北京和莫斯科尋求在雙邊支付中更多地使用本國貨幣,以遏制美元影響並減少華盛頓制裁的影響。普京的外交政策顧問尤里·烏沙科夫表示,俄中已同意建立獨立的金融基礎設施,爲兩國貿易提供服務。

中俄友好關係引起西方越來越多的關注,並引發關於放鬆對俄製裁是否會使莫斯科遠離北京的討論。專家認爲這不太可能,俄經濟在多年制裁後已變得越來越有韌性。且在中國這個巨大市場上,地理優勢也賦予俄一些競爭優勢。徐坡嶺說,美俄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不可能成爲兄弟。(作者Laura Zhou,喬恆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