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業行家

京滬兩地國資委PK券業“航母”,中信建投+第一創業VS海通證券+國泰君安

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則公告,卻似乎暗示了北京國資委在證券領域的急劇擴張。聯繫起近期網傳上海國資委正在籌劃“大動作”,在打造券業航母這一重大事件中,京滬兩地似乎“較量無聲”。

一創大股東官宣清倉轉讓

納入行家關注列表中的第一創業(002797.SZ),於2022年1月25日盤後,正式披露了關於公司第一大股東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首創集團)簽署《股份轉讓意向性協議》的臨時公告。

據悉,首創集團於2022年1月24日與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國管)簽訂股份轉讓意向性協議,擬將其所持全部534,686,400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2.7234%,轉讓給北京國管和/或其指定的第三方。

此外,首創集團所持的第一創業70,000,000 股限售股(佔公司總股本的 1.6657%),也一併包括在內。當然,這並不影響轉讓,只是需要根據證監會及深交所相關規定辦理。

要知道,第一創業長期處於“無控股股東、無實控人”狀態。但就在一個月之前,證監會剛剛批准首創集團成爲其第一大股東。

彼時,行家通過週報援引了這份下發於2021年12月23日《關於覈准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變更主要股東的批覆》(證監許可[2021]4065 號,下稱“批覆函”)。

股權“落袋”剛“滿月”,首創集團就匆忙轉讓第一大股東之位,並且將限售期內的股權也一起清倉,這讓行家頗有些意外。

同門券商剛剛更新招股書

耐人尋味的是,首創集團旗下的首創證券,居然在同一天更新披露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下稱“招股書”)。

細看招股書,其簽名頁顯示日期是2021年12月25日。全文提及的股權結構和業績數據,均截至2021年三季度。但在涉及股東方的章節,特地提到證監會覈准首創集團成爲第一創業第一大股東的批覆函。

如果本次轉讓順利推進,首創證券這家排隊等待上市的券商,或許還將更新一版預披露文件。

北京國資委再增參股券商

事實上,隸屬北京國資委旗下的首創集團,因控股首創證券並參股第一創業,曾多次被監管問詢。本次清倉第一創業股權,是否出於規避“一參一控”限制呢?

行家不太明白的是,擬接過第一創業大股東之位的北京國管,股東方同樣是北京國資委;並且其旗下已經有兩家券商!

公開信息顯示,北京國管爲國有獨資公司,成立於2008年12月30日,註冊資本500億元。經營範圍包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投資及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組織公司資產重組、併購等。

經股權穿透發現,北京國資委持有北京國管100%股權。北京國管持有大和證券(中國)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大和證券)33.00%股權。

另一方面,北京國管也是北京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京金控)的全資股東;後者則是中信建投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爲34.61%,並且目前處於首發上市的三年限售期內。

雖然中信建投自上市以來的定期報告中均表示,公司無控股股東、實控人,但北京國資委仍是間接持股比例超過1/3的股東方,掌控力度可見一斑。

行家不由得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本次轉讓仍受到“一參一控”約束,北京國資委是否會將旗下券商合併? 

大和證券有着外資控股的背景,可能不會有所動作。而中信建投和第一創業,兩家都是A股上市券商,又都接受北京國資委領導,合併起來是否更爲容易?

從體量上來說,北京國資委是否有進一步打造券業航母的規劃?

這並非行家腦洞大開,事實上,關於券業併購打造航母的規劃,近年來頻頻耳聞。而中信建投和首創證券,相繼成爲併購傳聞的主角。

2020年4月14日,坊間爆出“中信+建投打造航母券商”的消息,直接導致兩家券商應聲大漲。其後數月,“中國神券”的呼聲不絕於耳,但兩家券商均連發公告澄清。

2020年8月13日,因網傳“雙創合併”,第一創業一度飆升漲停。當日盤後,首創證券和第一創業立即同步公告,予以否認。

兩地國資委比拼券商實力

不久之前,行家所在的羣內又出現一則更新於1月17日的熱帖,稱國泰(君安)海通合併成航母券商。這一消息是否是空穴來風,行家無從辨別。

然而,行家曾在“券商拼爹”一文中“發掘”過各家券商的“後臺”,而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均爲上海國資委背景。

其中,國泰君安持股21.34%的控股股東是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國資公司),實控人爲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國際集團)。而上海國際集團又由上海國資委全資控股。

海通證券公開表示無控股股東、實控人。但其第一大股東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國盛集團)持股6.60%,而上海國盛集團同樣由上海國資委全資控股。

如果前述傳聞和猜想屬實的話,手握中信建投和第一創業的北京國資委,與力撐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的上海國資委,是否能有實力對比?

由於目前僅有國泰君安披露了2021年業績快報,行家根據三季度數據進行了簡單對比。

從體量來看,“中信建投+第一創業”的營收和淨利潤超過“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的三分之一,前者的投行業務幾乎相當於後者的三分之二,經紀業務也超過後者的四成。

從同比增速來看,“中信建投+第一創業”在營業收入、經紀業務、資管業務和信用業務方面增速較大,自營業務、淨利潤和投行業務則不及後者。

那麼,你覺得京滬兩地國資委,誰能在券業航母的比拼中佔得上風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