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歐基金及葛蘭自購5000万旗下基金 投資者也越跌越買? 

“醫藥女神”葛蘭正迎來職業生涯中的最大挑戰。

四季報披露完畢,葛蘭以1103.39億的管理規模,超越同期張坤管理的1019.36億,暫列市場上管理規模最大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公募一哥”的桂冠更替,取而代之的是“基金一姐”。

2021年下半年以來,伴隨醫藥行業的調整,葛蘭管理的基金整體表現不佳,淨值回撤超30%。但投資者並未離場,而是逆勢加倉,中歐醫療健康基金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規模爲775.05億元,較三季度末的634.4億元增長140.65億元。

在此背景下,中歐基金最新公告稱,將自購5000万旗下醫療主題基金,葛蘭擬自購200萬,將以定投形式分批入場,申購的基金份額將持有3年以上。

中歐基金及葛蘭自購5200万旗下醫療主題基金

中歐基金1月26日公告稱,公司將於公告之日起30個交易日內以自有資金申購中歐醫療健康基金、中歐醫療創新基金合計5000萬元,並持有三年以上。與此同時,基金經理葛蘭將於公告之日起30個交易日內以自有資金自購中歐醫療健康基金、中歐醫療創新基金合計200萬元,並持有三年以上。

中歐基金對此表示,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以及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公司和基金經理做出自購併長期持有相關基金的決定。

不過中歐基金還提示投資者,“自購不代表預測短線走勢,個人投資者需根據自身風險偏好以及投資週期來制定投資計劃。”

中歐醫療健康基金及中歐醫療創新基金作爲行業主題基金,主要聚焦於醫療板塊投資。回顧過去,醫療板塊在經歷了近兩年的快速上漲和新冠疫情的反覆擾動下,整體波動較大。伴隨着近幾個季度快速調整,優質醫療行業個股長期投資性價比進一步提升。

展望2022年,基金經理葛蘭及中歐基金研究團隊認爲醫藥生物行業長期成長的基礎沒有發生變化,政策導向總體積極、穩定。企業在行業總體轉型期以及疫情後時代更加註重修煉內功、加強硬實力的建立,產業鏈上下游更爲完善,因此仍看好行業的長期投資機會。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合計公告自購的總規模已突破5億元大關。其中,南方基金運用固有資金2億元認購南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聯接基金達到2億元,是新年以來力度最大的一筆自購,其次即爲中歐基金及基金經理葛蘭本次合計5200萬規模的自購。自購是機構投資者及基金經理彰顯投資信心的體現,也給市場傳遞長期向好後市的信號。

投資者也在“越跌越買”

從剛剛披露的四季報不難看出,市場資金呈現“越跌越買”的特點,葛蘭代表作中歐醫療健康四季度淨值增長率爲-16.14%,中歐醫療創新四季度淨值增長率爲-16.03%。而她管理的基金規模突破千億大關,達1103.39億元,較2021年三季度末的970.01億元,單季度增加133.38億元,環比增幅達13.75%。

四季報還顯示,截至2021年末,倉位方面,規模最大的中歐醫藥健康整體股票倉位在2021年四季度下降了8.15%至81.47%。另兩隻百億基金中,中歐醫療創新的股票倉位上浮了0.98%至87.63%;中歐阿爾法的股票倉位變動更小,僅下降了0.02%至94.26%。

重倉股方面,兩隻醫藥主題基金進一步加倉了此前的重倉品種,另外三隻偏股混合基金則進行了調倉換股。四季度,中歐醫療健康總體維持高倉位運作,片仔癀、九洲藥業新進前十大重倉股,邁瑞醫療得到較大幅增持,智飛生物、美迪西退出前十大重倉股行列。

四季報中,葛蘭簡單闡述了投資思路:總體維持了高倉位的運作,在長期看好的創新藥產業鏈、高質量仿製藥的等方向進行了着重的佈局。

她表示,從未來的配置方向來看,創新藥產業鏈仍舊是長期最爲看好的方向,從國家層面政策的頂層設計到國內企業近年來的創新積累,都使得國內的創新產藥產業鏈長期維持在高景氣度的狀態。此外,隨着國內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識結構、認知水平的提升,產品以及服務的滲透率以居民的支付能力都在持續的提升中,相關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有着長期的增長空間。

葛蘭依然是“長勝將軍”

基金行業鮮有“常勝將軍”,“長勝”纔是基金經理的硬核實力。拉長來看,截至1月25日,中歐醫療健康近三年漲幅爲179.14%,近兩年漲幅爲51.24%,近一年漲幅爲-29.83%。中歐醫療創新近兩年漲幅爲49.14%,近一年漲幅爲-31.61%。同期中證800醫藥指數近三年漲幅爲51.74%,近兩年漲幅爲11.54%,近一年漲幅爲-30.28%;醫藥生物指數近三年漲幅爲60.99%,近兩年漲幅爲12.86%,近一年漲幅爲-31.64%。兩隻產品創下的三年、兩年的超額收益顯著。

“千億頂流”是光環,更是數百萬投資者真金白金的託付,是沉甸甸的責任。來自市場最普遍的質疑是,葛蘭能夠管理好如此巨量的資金嗎?以及現有醫藥主題基金,規模的邊界在哪裏?

規模對於業績的承壓在去年的市場中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上述質疑不僅僅針對葛蘭一人,也針對行業所有的“頂流基金經理”,這是公募基金行業面臨的一個全新的、亟待探索的課題。

Wind數據顯示,從成交量來看,2021年申萬醫藥一級行業年成交額接近20萬億;截至2021年底,自上而下來看,醫藥生物最新市值合計在6.3萬億左右(未考慮港股醫藥市場),市場容量較大。葛蘭的風格偏高倉位、低換手,年換手率不足2倍,不過另一方面,醫藥板塊投資門檻較高,整體的流動性不如消費、科技等領域。

如何打破規模對業績的掣肘,各家基金公司都在積極探索解決方案,總體來看有以下幾大類:一是分倉模式,2位或2位以上基金經理協作管理;二是“1+N”的小團隊模式,多名投研人員輔助一位基金經理做好投資管理;三是以中歐這樣的無邊界組織合作模式爲代表。

在去年底中歐基金年度策略會上,董事長竇玉明對這一解決方案做了詳盡闡述。他表示,隨着資產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中歐管理資產規模不斷增長,但對標全球領先的聚焦主動投資的資產管理機構,我們不論是總體資產規模還是單隻基金的規模,還有幾十倍以上的差距,中歐基金相信中國的基金公司未來一定會在規模和長期業績上比肩這些全球領先的機構。

“中國基金公司在投資管理能力上與全球領先公司的差距主要來自於團隊協作的能力,過去的幾年,中歐一直在努力轉型,向更加強調團隊協作的方向發展,只有靠團隊的力量才能突破基金經理個人能力的瓶頸,達成‘業績好’和‘規模大’的雙重目標。”竇玉明說。

他認爲,想把團隊協作做好,需要很多的基礎條件,包括理念的一致、流程的統一、專業的分工、IT系統的支持、激勵制度的配套和文化的加持,這些都需要不懈的努力,經過時間的沉澱,逐步成熟。中歐力求做到在投資能力成長的過程中,逐步擴大規模,兩者達到基本的匹配,不過度透支投資管理能力。

中歐團隊協作的發展方向是打破投資研究的界限,打破各投資小團隊之間的界限,讓信息和洞見在整個投資研究團隊中高效傳遞,讓團隊成員之間相互激發、相互學習,成爲無邊界組織。

若能實現,這將是中歐基金在全行業的又一次突破性舉措,也是國內公募基金真正對標國際一流資管機構邁出的最重要一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