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生源和教師流失比較嚴重、基礎條件相對薄弱、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突出,縣域普通高中(縣、縣級市舉辦的普通高中,以下簡稱“縣中”)發展中的困境與問題受到廣泛關注。

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2月25日,在“振興縣中的難點與路徑”座談會上,多名來自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縣中校長,對縣中發展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指出,“縣中發展困境”受到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進程、公共教育政策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必須將縣中教育放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治理現代化的大視野中,來進行頂層設計和政策選擇,明確其在國家治理和教育現代化中的戰略格局地位,這樣才能破解“縣中困境”。

同時,他提出了要健全縣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變普通高中沒有統一的生均撥款標準、缺乏生均教育經費剛性約束機制的現狀;試點啓動大中城市優質高中優秀教師支教縣中行動等具體建議。

容納了全國半數高中生的縣中,存在五大困境

座談會上,有專家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指出,中國有2800多個縣,容納了全國50%以上的普通高中學生。

從縣域內普通高中的分佈看,縣鎮和農村高中佔全國普通高中近一半。2020年,全國普通高中1.42萬所,其中縣鎮高中6044所,農村高中777所,縣鎮和農村高中佔全國普通高中學校總數的47.92%;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2485.92萬人,縣鎮高中在校生1168.32萬人,農村高中在校生90.24萬人,縣鎮和農村高中在校生佔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50.63%。從縣區劃內看,縣鎮普通高中是縣域內普通高中的主體,約佔九成以上。

在去年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提到,縣中在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中承擔着重要使命,寄託着廣大農村學生對接受更好教育的美好期盼。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縣中辦學資源得到顯著擴大。但是,一些地方縣中發展還存在生源和教師流失比較嚴重、基礎條件相對薄弱、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等突出問題。

談及“縣中困境”時,國家特約教育督導員、廣西自治區政府督學、柳州市教育局原局長撒忠民指出,近年來,除個別縣中外,我國大部分的縣中普遍面臨着“生源之困、師資之困、硬件之困、保障之困、質量之困”等五大困境,縣域內的教育生態遭受嚴重破壞。

其中,關於生源之困,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校長呂建指出,近些年,部分地區的超級中學、民辦學校、省市級中學跨地、市、縣區爭搶生源,“掐尖”招生的行爲愈演愈烈。縣中優質生源逐漸流失,使得留下的學生因缺乏“鮎魚效應”,要麼“自我放逐”,要麼“小富即安”,很難出現家長普遍認可的、以高考成績爲主要依據的辦學業績。縣中辦學業績的下滑又會加劇家長、學生的恐慌和不信任,當跨區域招生存在時,家長往往“用腳投票”,即便限制了跨區域招生,部分家庭還會用舉家“逃離”等方式“曲線救國”,這是負循環之一。

關於師資和保障之困,山東省招遠市第二中學校長孟祥勝提到,縣中教師的相對待遇低、壓力大,職稱評審困難,這讓相當一部分教師看不到希望。

“比下,縣中教師沒有鄉村補貼,不如鄉村教師待遇高;比上,縣域財政收入少,縣中教師不如地市級以上教師工資高,待遇遠遠低於市直學校。他們和初中、小學教師比較,上班早下班晚,早晚自習、週末看班,沒有任何額外補貼,全靠老師的教育情懷和奉獻精神。”孟祥勝說,在這些原因的疊加之下,縣中留不住優秀教師,也招不到優秀人才。

關於質量之困,山東省煙臺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旋結合煙臺的情況談到,近些年,部分縣中無論是優生培養還是本科上線率都出現下滑跡象,且在特色辦學、拓展學生升學途徑方面缺乏務實舉措,教育教學質量存在下降趨勢。

此外,還有參會專家調研發現,仍有一些縣域未配建普通高中,且在一些縣域內存在一所高中“獨大”、其他高中發展薄弱的情況。同時,縣中大班額問題突出,大班額佔全國五成,超大班額佔全國近六成;縣中生師比難以適應選課走班等課程改革需要,縣中的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改革的基礎條件仍需夯實。

破局:錯位發展、特色辦學,形成良性競爭生態

“縣中困境”如何破局?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有不少代表委員圍繞加強縣中發展提出了建議。

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針對“縣中困境”提出,堅決杜絕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穩定縣中優質生源,吸引優秀人才在縣中長期任教;嚴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中高級教師崗位設置適當向縣中傾斜,績效工資內部分配向優秀人才傾斜。

今年2月23日,在國務院部門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工作情況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宋德民提到,2月,教育部專題部署了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和縣中發展提升工作,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縣中託管幫扶工作的實施方案,全面落實好縣中建設各項工作。

破解困境、振興縣中具體怎麼做?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開發研究所所長杜曉利認爲,解決“縣中問題”需要明確將“強化政府責任”,作爲基本工作原則之一。地方政府要加強統籌,形成合力是振興縣中的關鍵。

在張志勇看來,振興縣中教育必須基於教育、文化、經濟、社會治理、人口布局等視角,綜合運用一系列公共政策工具,完善縣中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對縣中教育進行系統治理。

具體來說,他建議,將縣中教育納入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務體系,適當強化大中城市特別是地級市對縣中教育的統籌管理權;健全縣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變普通高中沒有統一的生均撥款標準、缺乏生均教育經費剛性約束機制的現狀;重建縣中教育辦學格局,縮小校際間資源配置和辦學水平的差異,讓轄區內所有高中學校公平競爭,錯位發展,特色辦學,形成良性競爭生態;在國家現行的公費師範生制度中加大對縣中師資力量的培養力度,爲縣中振興培養和輸送大批優秀師資;釐清公辦高中教育的公共服務邊界,按照辦學主體劃定高中學校的招生邊界,嚴禁跨市、跨縣招生;試點啓動大中城市優質高中優秀教師支教縣中行動,健全城市教育反哺縣中教育機制;擴大縣中學子就讀國家重點高校機會;用教育信息化帶動縣中教育現代化。

呂建則分享了南通經驗,他說,南通一直嚴格禁止跨縣(區)招生,所以不會出現一所名校“掃蕩優生”、其他學校“泯然衆人”的局面。

廣西柳州鹿寨縣鹿寨中學全校師生有95%來自農村,該校校長藍樹民分享了一些鹿寨中學的經驗。他認爲,就學校自身而言,可以從校園文化建設、高效課堂構建、五育並舉等方面提高師生的文化自信,激發辦學活力,盤活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此外,教育部基教司高中處處長李靜波指出,縣中發展提升計劃,“發展”是補短板、促公平,“提升”是要實現整體高質量發展。一個縣集中打造一所大規模高質量的高中,不利於整個縣的教育生態。縣域多辦幾所高中,不是在升學上集中,且分層發展要向分類發展轉型,要從多樣化、特色化上考慮,讓縣中形成一個辦學的良性生態。

此次座談會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和博鰲教育論壇聯合主辦,中小學教育之聲協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