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中國擴大內需“組合拳”如何打?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記者 常濤)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擴大內需,是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裏的常見詞。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擴大內需被認爲是恢復經濟增長的有力舉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有何深意?這套“組合拳”該如何打?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延續了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裏“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的提法,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需求減弱、預期不穩,宏觀經濟形勢受到一些挑戰。“應該看到,2021年中國經濟取得了良好成績,但消費增長疲軟。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也作出了精準判斷,顯示出了擴大內需的必要性。”陳玉宇說。

二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要求。陳玉宇說:“中國經濟增長要實現投資驅動與消費需求拉動的動平衡,依靠出口拉動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未來要讓消費需求拉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三是擴大內需與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一致。“擴大內需有利於增加就業機會、帶動就業,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全社會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有助於提振經濟,還增強了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陳玉宇說。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推動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陳玉宇認爲,推動消費持續恢復與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要並重,要進一步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國有企業投資的撬動和拉動作用,盤活民間資本。

對於如何打好消費、投資這套拉動內需“組合拳”,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經濟循環的角度來說,先有投資再有消費,二者均爲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展望未來,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相當可觀,但目前,我們要重視可持續消費力的發掘。

“一定要在經濟活動鏈條的初始環節形成有效投資,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供給消費。如果沒有有效投資,消費也就失去了支撐力量,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消費端,我們也要打通堵點,使老百姓在提高收入的同時,消除一些所謂的預防性儲蓄動機,提高邊際消費傾向。”賈康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