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私募圈爆出一件趣事,衆多初創型私募機構被人當韭菜收割,讓人哭笑不得。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初創型的私募爲了做大規模,通常會重金招聘銷售人員。招聘信息發出後,一些職業應聘者會來到這些私募公司應聘銷售人員,而且都聲稱有很多大客戶資源。這些人看出了私募想發產品的急切心情,所以在面試的時候會把試用期底薪談得很高。

據記者瞭解,這類“應聘者”的底薪有8千至3萬不等,甚至有同一個應聘者然在多傢俬募機構同時應聘入職,並且還不要社保。有私募表示,來應聘銷售的人員如果同時應聘10傢俬募,試用期累計底薪一個月可以達到30萬不等,大部分都有10多萬一個月。

初創私募機構被職業應聘者組隊“收割”

今年以來的A股市場表現不如人意,前期更是不少百億私募旗下產品不是遭遇警戒線就是遭遇清盤危機。百億私募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初創型私募了。記者注意到,對於一些初創私募而言,不但被市場“收割”,同時還被職業應聘者組隊“收割”。

昨日晚間,私募圈爆出一起讓人哭笑不得的事件。

從某私募羣的聊天記錄來看,該事件發生在2021年6月,當時有微信署名爲“曾書良”的私募人士在私募羣裏告誡私募同行:“針對私募公司量身定製的騙局必須揭露下,有三方的員工辦理入職,業績對賭每個月銷售1000萬以上,天天日報很詳細,日報內容全部是大客戶,(其實)他們的工作就是找私募公司辦理入職。上海很多私募公司上當,(如果)一個公司試用期底薪8000元,他們可以同時找10傢俬募公司簽約。初創私募好難啊……”

近日,這一事件再度在私募圈引起波瀾。

近日,私募裏另外一私募人士稱:上海這裏(這種情況)很多,所以招銷售一定要謹慎。隨後曾姓私募人士表示:“(他們)都是團隊作案,還有大客戶過來拜訪。”羣裏有私募表示之前公司也遇到過這種情況,隨後另外一位私募人士貼出了一張資金部人員信息的表格。曾姓私募指出,這些人員信息居然是和自己公司的入職人員一樣,甚至員工姓名也完全相同。

對於上述私募提供的名單,也有私募表示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只不過有的私募感覺有詐沒有搭理對方,但也有的私募說招聘進來的這些人沒有做出業務,但卻仍然領到了工資。

之後曾姓私募還貼出了某應聘入職員工的工作日報。從記錄的信息來看,該員工將所拜訪客戶的資料包裝得無懈可擊,也把所謂大客戶的資金規模詳細和次日的客戶拜訪名單統統記錄在案,並且還邀請客戶上門來公司考察,時間也安排得滿滿的,上午邀請客戶上門,下午拜訪客戶。

對此有朱姓私募指出:“(應聘者)編一個故事可以羣發給多位老闆。”曾姓私募稱,自己給上述應聘入職員工開出的底薪是1萬,如果該應聘者同時入職10傢俬募,月薪就可以達到10萬。

私募:有應聘者月薪高達3萬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很多初創私募公司都遭遇了這類事件。有私募人士表示“這是把私募當韭菜割了”“沒有想到搞金融的會被他們利用信息不對稱玩弄”。曾姓私募調侃道:“私募本來應該專業割韭菜的,最後自己被割了。”另外還有私募表示,期貨公司也有中招的。

有陳姓私募表示:“這些人爲了賺取機構的底薪研究了一套盈利模式,非常巧妙。由於機構之間信息不暢通,他們與多家公司簽訂的勞動關係的情況很難被發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同行的身份電話聯繫了上述曾姓私募人士,他告訴記者:“我們公司是在對方入職兩週後發現不對,纔開始找問題,最後對方主動離職,當然工資也沒有支付。”他也表示,據他了解,很多上海的初創私募都遇到了這種情況,甚至還有私募給對方開出了月薪2萬、3萬,有些私募也支付了工資。該私募也表示,實際上很多私募知道情況不妙之後,也沒有選擇報警或者不支付工資,因爲一旦涉及到勞動仲裁,多少都會對私募機構產生一些影響。

據私募排排網最新統計數據,在全市場有統計的8949家證券私募中,管理規模在100億以上的管理人數量僅有117家,佔比爲1.3%,有7800家管理規模不足5億元。整體來看,小型私募佔比近九成,這反映了當前證券類私募參差不齊的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