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飛行訓練的新聞

近日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眼尖”的網友們發現

訓練中的殲-11B

都已換裝國產發動機

而目前

殲-10C、殲-20等主力戰機

都陸續換上“中國心”

這些突破的背後

有哪些故事?又有怎樣的意義?

戰鷹新動力

國產戰機接連換裝“中國心”

裝備國產發動機的戰鷹,近日頻頻出現在新聞報道中。

在南海之濱,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旅近日展開跨晝夜對抗訓練。

空戰對抗訓練中,裝配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11BH呼嘯升空,在雲端之上展開激烈“對戰”。

在巴基斯坦,巴空軍近日接裝首批6架殲-10CE。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出席接裝儀式。這標誌着中國新一代航空主戰裝備已正式列裝巴基斯坦空軍。

分析認爲,我國出口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戰機,也採用了國產渦扇-10B“太行”發動機。

在廣東珠海,去年的第13屆中國航展上,換裝國產發動機的殲-20首次展示強悍的超低空機動能力,進行飛行表演。

感受“中國心”殲-20純原聲飛行大片↓↓

在航展新聞發佈會上,空軍發言人申進科確認,殲-20已經用上“中國心”。

相比使用俄製發動機的老“殲-20”,新“國發版”的殲-20有哪些新特點?國產發動機給我國空軍和海航部隊帶來哪些新變化?

軍事專家王明亮認爲:

換裝更強大國產發動機,有助於提升戰機性能

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有了更強大的發動機之後,一方面飛機可以飛得更高、更快、更遠,也就是航程會加大、速度會提升、飛行高度會增加,而且敏捷性、靈活性也會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讓飛機飛得更準、更狠、更安全,也就是能攜帶更多更大的彈藥,並加載信息系統,其搜索發現鎖定目標的能力就更強,還可以加裝電子設備。

國產發動機性能穩定,讓我國掌握更多主動權

陸續接連換裝,足以證明發動機已經非常穩定和可靠,具備了大規模列裝的條件。這也使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走上了一條主要使用、維護、保障國產發動機的道路,對戰鬥力提升起到基礎支撐作用。在我國國產戰機量產方面,我們就有了更多主動權。

66年發展歷程

國產航空發動機不斷進步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航空發動機技術是制約我國航空業發展的一大短板。從渦扇-5到渦扇-15,在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研製道路上,科研人員篳路藍縷、歷盡艱辛。

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創建於抗美援朝時期,如果從開始整機研製的1956年算起,至今已有66年。

渦扇-5是我國渦扇發動機的“開山之作”。1963年,爲了改進轟-5轟炸機,瀋陽發動機研究所開始研製渦扇-5發動機。僅用了兩年時間,渦扇-5的第一臺樣機就誕生。然而,因爲轟-5改進計劃被撤銷,1973年渦扇-5停止試驗。

中國第一次完全自行設計的加力式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是渦扇-6,於1964年開始研製,此後攻堅近20年。1982年,與之配套的殲-9和強-6項目相繼終止,渦扇-6的研製工作也被迫停止。

1987年10月,代號“太行”的項目正式啓動。2005年12月28日渦扇-10完成設計定型,之後不斷改進,2016年實現生產定型,開始批量裝備部隊。渦扇-10是中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它填補了國產先進渦扇發動機的空白。

渦扇-15,代號“峨眉”,是我國研製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經過多輪測試,渦扇-15各項指標都有進一步提升和完善。

換裝國產發動機

運-20能力將更強大

除了國產戰鬥機,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也換裝了國產發動機。

此前,在第13屆中國航展上,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就曾表示,運-20已經有兩款自主研發的發動機正在試飛,而且進展比較順利。他還透露,換裝“中國心”之後,運-20的能力將更加強大。

相比戰鬥機發動機,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發動機有哪些不同?戰鬥機、運輸機等軍機接連換裝了國產發動機後,對我國國防實力的提升又會帶來怎樣的改變?

軍事專家王明亮解讀:

戰鬥機需要爆發力,運輸機需要持久力

戰鬥機的戰力像短跑、變速跑、變向跑,很靈活,所以需要爆發力。對於民航或大型軍用運輸機來說,更像長跑,需要持久力,航程更長。這就對發動機有不同的需求,因爲飛機的功能設計不同,所帶來的發動機自身設計和製造也不同。所以,我們試驗多種發動機,就意味國產航發的覆蓋面會越來越廣。 

國產發動機有助於提升各機型作戰性能

若換裝國產的大推力、高品質發動機,戰鬥機、運輸機、轟炸機、偵察機等機型作戰性能都會有很大的提升。這無疑是對於整個國防實力的促進,也爲進一步提升打下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