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中通快遞放網點取消送貨上門,雲南郵管局:馬上處理

本報記者 張孫明爍 張家振 上海報道

在行業強監管下,快遞行業正逐漸由“價格戰”轉向“價值戰”,部分快遞企業淨利潤也開始迴歸正增長。

3月17日,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通快遞”,02057.HK)發佈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財報顯示,中通快遞2021年全年包裹量爲223億件,同比增加53億件,增長率爲31.1%;全年營收304億元,同比增長20.6%;調整後淨利潤49.5億元,同比增長7.8%;單票分揀成本下降1.1%至0.3元。

在市場份額方面,2021年,中通快遞包裹量市場佔有率爲20.6%,與上年同期的20.4%相比有所擴大,並位於行業首位。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當日舉行的中通快遞業績電話會議上了解到,對於2022年經營策略,中通快遞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表示,今年以來快遞行業價格持續穩定,中通快遞的策略沒有變化,將繼續保持從“高數量”向“高質量”轉變。

“監管部門引導行業從惡性競爭到良性發展,快遞價格已經基本回歸理性競爭,快遞企業也正從‘價格戰’向‘價值戰’轉變。所以,今年快遞價格大概率會保持穩定。”賴梅松在電話會議上說。

隨着快遞行業價格戰趨緩,中通快遞的經營業績也得到明顯改善。

財報數據顯示,快遞業務仍是中通快遞的主要收入來源。中通快遞2021年的快遞服務收入爲274.51億元,佔公司總收入的比重爲90.3%,並同比增長23.7%。“該增長是由於包裹量同比增長以及主要由包裹重量下降及增量補貼所導致的單票價格下降5.7%的綜合影響所致。”

而反觀2020年,中通快遞當年的快遞服務收入雖然同比增長17.1%,但“該增長是建立在包裹量同比增長46%以及主要由競爭導致的單票價格下降20.1%的綜合影響所致”。

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也意味着將對快遞企業的競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外,隨着快遞行業併購案例增多,快遞企業如何踏上高質量發展之路成爲新的課題。

對此,賴梅松表示,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絕不是單方面的競爭,而是全鏈路的競爭。據悉,近年來,中通快遞也更強調搭建生態優勢。“力爭在未來的5年時間裏,打造出綜合物流服務能力的‘護城河’,從領先優勢走向‘絕對優勢’和‘生態優勢’。”賴梅松說道。

“快遞主業的強大可以爲生態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做好生態也能通過資源利用最大化反哺快遞實力的進一步提升,提升公司在綜合物流方面的‘護城河’。”中通快遞方面表示。

對於2022年快遞行業走勢,賴梅松認爲,快遞行業將繼續集中整合和優化,強者愈強的競爭格局會趨於穩定,價格和質效的平衡會持續優化,規模效應的優勢必然日益凸顯。

賴梅松在業績電話會議中坦言,過去幾年,中通快遞一直非常注重能力建設,土地儲備、車輛和設備等方面的投資佔據主導位置,同時也在加大信息技術方面的投資。不過,賴梅松同時認爲,同行業公司在這方面的追趕速度也越來越快。

對於在行業併購案例增多的背景下,中通快遞將如何應對未來競爭的問題,賴梅松表示:“我們一直預判,未來快遞物流行業的競爭一定是綜合物流的競爭,是全鏈路的競爭。”

賴梅松舉例稱,中通快遞目前在建的6層廠房中,1~2層設計爲分揀區,3~6層爲中通雲倉。“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發件時效更快,用戶體驗更好。”

而對於公司此前提出的“三網疊加”策略,賴梅松進一步介紹稱,“第一張網”是始發中心到目的地中心的連接,“第二張網”是網點跟目的地中心的連接,“第三張網”是網點跟網點的連接。

賴梅松表示:“未來,能夠減少分撥次數的企業,優勢將更突出。”關於中通快遞的“第二張網”,賴梅松介紹稱,中通快遞鼓勵並幫助縣級城市的合作伙伴購置土地,建立小型分撥中心。“根據預判,未來幾年,中通快遞將有100個左右的直營分撥中心,有200~300個網點能夠直達的分撥中心,預期未來5年中通快遞大概會有20%的件量通過這張網運行,可以節約30億~40億元的成本。”

“長遠來看,我們對行業增長前景的展望保持不變,但2022年很可能是充滿動盪和不確定性的一年。我們密切關注正在發生的一切,對我們能做的和必須做的事情保持審慎態度,把工作做紮實。”賴梅松介紹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