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语言简洁(当时文字刻于金石之上,惜字如金),微言大义,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权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

北宋丞相赵普曾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称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到了现代,《论语》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推向了全世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是孔老先生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和深思。更是中国悠远绵长历史传承下的灿烂的瑰宝,是我们需要深刻了解的文物。

《论语》第十七篇第十八章: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该章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孔子说:“我厌恶紫色夺去了朱色,厌恶郑声扰乱了雅乐,厌恶利口倾覆了国家。”

心中有良知,人人皆圣贤。王阳明强调,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真正强者,内心笃定,善于内求。而世人往往贪恋于一时的美色美景美言美乐,并为此孜孜以求,殊不知这些皆非生命之真谛,有些甚至是一副毒药。

本章夫子再次阐述了三种邪恶,劝世人不要为之所惑。

“朱”,按照皇侃在《论语义疏》中的说法,古代传统以之作为“代表南方的正色”。朱色是五种正色当中的赤色,赤即红,比红要红,纯色为正,是一种正红色;紫色是黑色加赤色混在一起的,是间色或偏色,非正色。紫色之中有赤色的成分,可以乱朱,紫色给人看起来更美,目感更好,故世人皆喜欢这种颜色,此谓“夺朱”。以紫夺朱,一般喻以邪夺正,以非乱是,以恶代善。

郑声,郑国之音,一种淫乱淫哀之乐,即靡靡之音,听起来让人神魂颠倒,失去正念;雅乐,先王所作的雅正之乐,中正和平,可以调和性情,陶冶心灵;夫子云,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利口,侫也。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贤为不肖,以不肖为贤,人君悦而信之,可以倾覆败亡其国家。孔安国批注曰,“利口之人,多言少实,苟能说媚时君,倾覆国家”。

人生百态,事有千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都有自己的行为准则,都有自己的喜好。

然真正的生命智者,皆深谙如下几点。第一,自古邪不压正,旁门左道可或赢取一时,不可能赢得永久;第二,生命的真谛在平和平静永恒,任何短暂的快感不可能带来人生真正的长期的幸福;第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