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種感覺,近些年每次去水果攤兒轉一圈,總能發現幾種長得很漂亮,但卻根本叫不上名字的水果品種。今天搞了個“莓譜”,先來給大家盤一盤五花八門的“莓”。

莓果是什麼?草莓、藍莓、樹莓……市場上這些水果,明明長得不像,卻都叫“某某莓”。再看英文:草莓是 strawberry,藍莓是blueberry,樹莓是raspberry……都有個“berry”!這幾種水果名字裏的“莓”,正是“berry”翻譯而來的。

當“berry”作爲一個單詞獨立出現時,泛指小而多汁的果實,過去通常譯作“漿果”。但在植物學中,“漿果”有專門的定義:由單朵花的單個子房發育成的、肉質多汁的果實。名帶“berry”的藍莓是漿果,草莓、樹莓卻不是。翻譯家們另闢蹊徑,採用了古文中形容短草、苔蘚的“莓”字,爲它們賦名。

樹莓是由一朵花的很多個雌蕊靠在一起發育成的聚合果,並不是大家以爲的“漿果”。

在植物分類學上,各種“莓”分屬薔薇科、杜鵑花科、虎耳草科等家族,本來毫無關聯。可在大衆眼中,它們確實具有某些共性:果實都玲瓏鮮豔、酸甜多汁,植株都比較低矮。我們可以在植物學分類之外,爲它們創建一個通俗分類:“莓果”。

Part.1

“混血”草莓,日系當道

薔薇科草莓屬

絕大多數中國人最熟悉的莓果,當屬紅豔豔的草莓。但我們喫的部分,嚴格來說不是果實,而是膨大的花托。草莓表面的那些“籽”,纔是它真正的果實。

草莓來自薔薇科草莓屬,這個屬約有25個物種,散佈在全球的溫帶地區。大多數野生草莓很小,喫着不過癮,但氣味非常香甜。

所以人類從古羅馬時期,就開始從野外採集、引種草莓。

圖片來自:gardenersworld.com

16世紀,探險家在北美洲的荒野中發現了“弗州草莓”,馬上被帶回了歐洲。這個物種的果實雖小,但結果量大,香氣濃郁。後來,法國人又在南美洲發現果實格外大的“智利草莓”,同樣帶回家。只可惜很不湊巧,帶回的智利草莓全是雌株,整整30年不結果,只能扦插繁殖。

直到18世紀中期,奇蹟降臨:間隔栽種的弗州草莓和智利草莓發生了自然雜交,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實!第一個現代草莓品種——“鳳梨草莓”由此誕生。從此,人們開始引入其他野生草莓的基因,對鳳梨草莓進行瘋狂改造,不到300年,就衍生出了2000多個品種。

圖片來自:researchgate

今天我國市場上,有來自各國的草莓品種,其中“紅顏”和“章姬”這兩個日本品種最爲暢銷。最近流行的丹東99草莓,也屬於日系紅顏草莓。中國自己的草莓品種,由於育種研究起步晚,眼下還競爭不過日系草莓。

紅顏:最常見,雞心形,大紅色,肉質

較硬,酸甜適口,是水果市場和草莓採

摘園的主力。

章姬:長圓錐形,濃甜美味,

但果肉較軟,容易壓壞,不耐運輸。

淡雪、桃燻等粉、白草莓:草莓“白富

美”,價格是普通紅草莓的五倍以上。

淺色是由變異或雜交產生,不是“轉基因”。

幸香:市場上往往直接標“小草莓”而不寫名字,個頭明顯比紅顏小一圈,果實近似桃形,鮮豔的深紅色,果肉硬度高,喫起來脆甜。常有空心。草莓是否空心,取決於品種和果熟期的水肥條件,“打激素”只是江湖謠言。

☜左右滑動查看圖☞

不過,我國擁有世界近一半的草莓野生種,科學家們正利用國內優秀的野生草莓資源,培育更獨特的雜交草莓。

Part.2

“爆漿”樹莓,五彩繽紛

薔薇科懸鉤子屬

如果你在野外灌木叢中,看到無數小珠攢成的小野果,那多半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的莓果。這類果實屬於“聚合果”,由無數小果聚生在花托上,組成一個大果的模樣。

懸鉤子是莓果裏的大家族,全世界有700多種,我國有近200種,分佈遍及全國。從5月直到11月,都能在山林中發現它們的身影。

西方人將個頭較大的懸鉤子請進水果店,取名“raspberry”,也有粗糙帶刺的意思,與懸鉤子異曲同工。而中國人將之譯爲“樹莓”,因爲懸鉤子雖是低矮灌木或藤本,卻有樹木般的姿態。

樹莓的果實很多樣,有紅、黑、黃好幾種顏色。由於種類太多,人們又分了樹莓、黑莓、露莓三大類羣。

露莓也是紫黑色的果子,表面有一層露水般的白霜。它是一種蔓性懸鉤子,枝條細弱匍匐,不像樹莓和黑莓那樣支棱。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

魯迅筆下的“覆盆子”,也是懸鉤子家族的一員。其實懸鉤子屬的很多種類都可以叫做覆盆子,因爲果實摘下來看是“空心”的——中心花托位置會留下一個或深或淺的凹陷,讓果實像倒扣的小盆。

我國各地有許多種野生懸鉤子,比如山莓、蓬蘽、高粱泡等。其中,江浙一帶常見的“蓬蘽”,最有可能是魯迅筆下的“覆盆子”,春末夏初時,在市場上也偶能見到。

Part.3

藍莓小紅莓蔓越莓

杜鵑花科越橘屬

與前兩種薔薇科的“聚合果”不同,來自杜鵑花科的藍莓,是符合植物學定義的“漿果”。它們的果實不抱團,獨立發展,多汁的果肉裏包着極小的種子。

杜鵑花科越橘屬中,所有長着藍紫色漿果的成員都能叫藍莓,藍莓表皮總有一層白霜,那是其在生長過程中天然分泌的一些糖醇類物質,不但不影響味道,反而是新鮮的標誌。

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

越橘屬的“屬長”越橘,則是紅色的,俗稱“小紅莓”。它廣佈於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高山灌叢裏,我國也有,東北地區當野果喫。在北歐,小紅莓非常流行,當地會專門栽培,用來製作果醬、飲料。

圖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

越橘屬裏還有一種知名的莓果——蔓越莓。零食每日堅果裏的紅色果乾就是它(廣告位招租)。

蔓越莓的老家在北美洲的酸性泥炭沼澤。秋季,果實由青綠變爲濃豔的紅寶石色,便可以採收了。跟其他嬌嫩的莓果不同,蔓越莓的果實很硬,採收時粗魯一點也沒事,所以大部分農田都以“水收”方式採摘。

蔓越莓水收現場。先往種植蔓越莓的泥塘中注入30釐米深的水,然後開動蔓越莓收割機,攪動水流和蔓越莓的枝條,讓果實脫離植株。由於果實中間有氣腔,會浮在水面上,人們只需把果子用圍欄圈起來撈走,再用泵把水抽乾就行了。

Part.4

小衆莓果“醋栗”

虎耳草科茶藨子屬

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醋栗是在語文書裏——契訶夫的小說《變色龍》中,作威作福的警長出場,身後跟班就拿着一筐沒收來的醋栗。

醋栗是虎耳草科茶藨(pāo)子屬果實的統稱,也屬於莓果大家庭,其中個兒最大、肉最多的叫“鵝莓”。醋栗顧名思義,味道很酸,原本只能做果醬、果汁和果乾。但現在經過選育的栽培品種甜度提高,能當水果喫了。

跟前文衆莓相比,醋栗是中國人最陌生的莓,水果攤基本見不到。

但其實,醋栗早就以其他形式“潛入”了我們的生活:“黑加侖”味的果汁、酸奶、零食太常見了——這個黑加侖,其實就是黑醋栗,中文正式名叫“黑茶藨子”。

圖片來自:wiki

茶藨子屬植物主要分佈在歐亞大陸的寒冷地帶,除了黑醋栗、鵝莓,常見的還有紅醋栗(紅茶藨子)。它們的標誌性特徵,是果皮下有一道道縱紋,再加上殘留的花萼,整體看上去就像小燈籠,精緻可愛。

我國目前只在東北等地栽培有少量醋栗,對它們的應用還不廣泛。但在未來,它們沒準也會成爲豐富水果攤的一支奇兵。

圖片來自:wiki

來源:博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