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崔文靜 夏欣 北京報道

券商馬太效應加大。根據Wind,截至5月4日,已有107家券商披露2021年年報。從年報數據來看,券商間收益差距顯著。一邊是頭部券商營收與淨利潤等持續增加,2020年,淨利潤達到百億規模券商僅有5家,2021年這一數量翻倍,增至10家;另一邊則是爲數不少的中小券商淨利潤表現平平甚至爲負,超半數券商淨利潤不足10萬元。

某頭部券商資深人士孟智昊(化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一方面,在A股市場波動之下,相較於衍生品等創新型業務,券商傳統經紀業務更易受到波及,且中小券商往往難以獲得創新型業務資格;另一方面,券商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以投行爲例,以前頭部券商主做大項目,在中小項目上投入較少,如今則加大了在中小項目上的投入,導致原本屬於中小券商的蛋糕被頭部券商爭搶,從而逐步擠壓中小券商利潤空間,中小券商與頭部券商間的差距也進一步拉大。

10家券商躋身 淨利潤百億梯隊

2021年淨利潤百億規模券商數量較2020年翻倍。根據Wind,在截至5月4日披露2021年年報的107家券商中,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國銀河、中信建投、國信證券等10家券商躋身百億規模。其中,中信證券淨利潤高達240.05億元,國泰君安也突破到153.03億元。而在2020年,淨利潤百億以上者尚僅有5家,位居榜首的中信證券僅爲155.17億元。

在頭部券商淨利潤高增的同時,部分券商淨利潤卻不樂觀。根據Wind對券商2021年年報的統計,在上述107家券商中,淨利潤在30億元以上者僅有18家,20億元以上者24家,10億元以上者40家,46家不足5億元,31家不及2億元,21家低於1億元,更有10家淨利潤爲負值,虧損最大者爲-7.32億元。

孟智昊告訴記者,券商間的淨利潤之差,印證了券商間馬太效應的加劇,馬太效應的加大將使得頭部機構對市場的主導性逐漸加強,這符合市場規律。

瑞銀證券A股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曹海峯同樣認爲,從全球來看,在一個成熟的金融行業之中,最終主導市場的往往只有幾家頭部機構。國內券商行業發展僅二三十年,同質化相對嚴重,而券商行業規模效應明顯,擁有更多資本金的頭部券商,在人才激勵、管理等方面同樣具有很大優勢,中小券商難以與之匹敵,未來,券商間的馬太效應會逐漸拉大。

在曹海峯看來,相較於中小券商,頭部券商往往成長性更好,頭部券商更易拿到創新業務試點資格,且其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新業務發展迅速,已經形成一定規模。

除以上所述之外,導致券商間馬太效應的因素還有三大原因。孟智昊分析,第一,券商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尤其是在市場行情整體並不樂觀的情況下,頭部券商對所接項目的標準放低,一些以前因利潤相對較低而不願接的項目現在主動做,這致使原本屬於中小券商的蛋糕被頭部券商爭搶,由於頭部券商在人才、資源等方面往往具備優勢,致使中小券商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第二,頭部券商股東和管理層通常更爲穩定,擁有穩定的股東和管理層意味着該券商業務方向相對穩定,因領導層更迭而導致業務頻繁更換的可能性較低。第三,大券商內部管控更爲清晰,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往往更大,風險事件處置能力通常更強,而中小券商風險承受能力相對有限。

中小券商差異化競爭

記者注意到,若從主要財務數據增速而言,一些中小券商也有着出色表現。比如,淨利潤增速排名前三者分別爲中原證券、國盛金控和東方證券。粵開證券首席市場分析師李興告訴記者,中原證券2021年淨利潤超過5.5億元,同比增幅440%,排名行業首位,東方證券、方正證券和國聯證券等淨利潤增速也都超過50%,中小券商體現了較強的業績彈性。

李興認爲,在穩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和行業加速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券商定價和風險控制能力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綜合實力較強的頭部券商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中小券商在提升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要結合自身優勢,實施差異化競爭策略。

對標海外證券行業發展,他認爲國內證券業最終將分化成六類差異化券商:綜合型的航母級投行、本土全能投行、專業型的零售財富券商、交易券商、精品投行以及特色投行。國內券商應根據自身業務類型和戰略發展路徑,實現差異化競爭。

中小券商如何差異化競爭?李興進一步表示,隨着全面註冊制改革逐步推進,A股市場整體向規範化、市場化方向發展,未來券商的核心競爭力將向定價、銷售與研究能力轉移。中小券商面臨機遇與挑戰,可提前佈局加強相關能力,找準特色,聚焦強勢產業,走精品化道路。

李興還建議中小券商未來集中力量專注特定投行業務領域,如ABS(資產支持證券)和北交所等相關業務發展,通過特定領域業務口碑增強品牌效應;通過優秀的激勵機制和良好的企業文化,吸引行業優秀人才加盟,增強自身實力同時帶來增量業務。同時,也要注重研究能力培養,可以通過內部培養或者與外部機構合作方式,增強投研能力,提供特色研究服務獲取客戶青睞。北交所設立直接利好資本市場核心參與者券商,特別是券商投行和財富管理等核心業務條線。另外,北交所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制度,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同步試點證券發行註冊制,有利於拓寬券商投行業務賽道,特別是對此前大力佈局新三板業務的部分中小券商而言,北交所上市公司業務或將帶來換道超車機遇。

具體到財富管理業務方面,李興進一步提到,對大量中小券商而言,可以借鑑美股上市公司嘉信理財(SCHW.US)從折扣經紀商向綜合金融服務商轉型的成功經驗,通過技術革新、產品創新聚集客戶,逐步增加客戶黏性,積累流量優勢,在具備流量優勢的基礎上探索變現途徑;加強客戶精準分類,深入挖掘客戶需求,根據客戶特點提供個性化定製產品和服務。區域性券商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和資源優勢,集中力量深耕部分領域,通過特色產品打造品牌優勢。

根據嘉信理財2021年年報,其2021年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大增58.41%和76.84%,高達185.20億美元和112.15億美元,基本每股收益爲237.28美元。

此外,李興認爲券商FICC(固定收益證券、貨幣及商品期貨)業務兼具發展前景、創新空間和可操作性,中小券商可從固收業務切入,打造品牌影響力,具體可從整合業務架構、運用財務槓桿和優化產品設計入手。一方面,部分中小券商在固收特定領域具有傳統的優勢,資金交易的成交量多次位居市場前列,業務人員的經驗豐富;另一方面,債券現券交易與衍生品投資均爲市場化業務,考察的是券商的投研能力,如果有完善的激勵機制與薪資報酬,留住優秀的投研團隊,那麼自營業務部門的固收投資(現券交易與衍生品投資)一般能獲得較好的業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