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該藥顯示的抑制新冠病毒能力僅僅是在體外研究上,缺乏與其他相關藥物對照情況。一款候選藥物,要真正成爲抗新冠藥物,還需要歷經動物實驗、人體臨牀試驗等層層驗證。

5月13日,一則關於我國科學家發現的新冠治療新藥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的報道引起市場關注,並引發資本市場股價狂歡。

報道稱,獲得的專利說明書顯示,10 μM(微摩爾/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狀病毒複製的倍數爲15393倍。

一萬五千多倍的數字代表什麼?上述報道專訪了專利的發明人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童貽剛教授。北京化工大學公衆號文章也轉載了這篇報道。

“這個數字通俗地講,可以理解爲不用千金藤素藥物時如果有15393個病毒,那麼在用10 μM千金藤素藥物的情況下,病毒數將只有1個。也就是說,很少量的千金藤素就能阻止新冠病毒擴增和傳播。”童貽剛表示,從目前的研究數據看,該藥物抑制新冠病毒的能力在所有人類發現的新冠病毒抑制劑中排名靠前。美國學者此前也在《科學》發表論文證實,千金藤素的數據在其研究的26種藥物中數據亮眼,而且優於已經獲批上市的瑞德西韋和帕羅韋德。

受上述報道提振,5月13日,雲南白藥(000538.SZ)、大理藥業(603963.SH)股價分別上漲8.66%、9.99%。

目前國家藥監局獲批的國產藥中,有四家企業的千金藤素片已拿到上市批件,這四家企業分別是瀋陽管城製藥有限責任公司、雲南白藥集團文山七花有限責任公司、雲南白藥集團大理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雲南生物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該藥獲批的適應症主要是用於腫瘤病人因放療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等。

上述研究千金藤素抑制冠狀病毒複製能力,算是研究老藥新用的一種方法,但報道號稱的該藥抑制新冠病毒的能力在所有人類發現的新冠病毒抑制劑中排名靠前,是否有誇大療效嫌疑?

從目前看,該藥顯示的抑制新冠病毒能力僅僅是在體外研究上。一款候選抗新冠藥物,要真正成爲抗新冠藥物,還需要歷經動物實驗、人體臨牀試驗等層層驗證。

有從事抗新冠藥物研發的醫學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款候選藥物是否值得開發,主要看幾點,第一要評估它的作用靶點或者作用機制是否比較新穎,是否屬於原創,從目前來看,千金藤素並非是原創藥物,同時抗新冠病毒作用機制也不清晰。另外,要看藥物在體外的抗病毒活性如何,要和已經上市的藥物或者正在臨牀開發的藥物比較,不能自圓其說,需要用同一檢驗方法下進行對照;第二是看廣譜性,要和已上市的藥物比較在不同新冠變異株抗病毒活性情況如何;第三是看在動物體內的有效性、安全性、藥代動物學等情況如何,需要用不同動物模型上比較,同時也要對照已上市的藥物或正在開發中的其他候選藥物情況,這樣才能評估是否可以進一步開展臨牀試驗。

從體外研究看,上述報道並未提供千金藤素與目前已上市的新冠藥物,如口服小分子藥等相比的抗病毒數據情況。

“所謂的‘不用千金藤素藥物時如果有15393個病毒,那麼在用10 μM千金藤素藥物的情況下,病毒數將只有1個’的說法是很不科學的。另外,所有在臨牀前或臨牀實驗室階段還沒獲批上市的藥物,都不能稱之爲新藥,應該叫藥物候選或者候選藥物。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不少老藥新用,紛紛開展相關抗新冠研究,但至今能成功的仍然是寥寥無幾。”上述醫學教授強調。

“體外藥效好的化合物太多了,到體內特別是人體內完全不是一回事,除了藥效外,也要評估藥物的安全性,後者更重要,不然會造成的局面就是,雖然抑制了新冠病毒,但引發很高的安全性風險。”另有從事新冠藥物研發的藥企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