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無法想象到我國曆史上三國時代那些悽慘的戰爭。那時候既沒有現在的核彈,氫彈之類的毀滅性武器,也沒有各式各樣的機槍大炮。我們在電影上只能看到導演改編後並不真實的故事,可遙遠的三國時期可是非常殘忍血腥的!

三國時期的各地人口非常稀少,物質極其匱乏。那時候沒有什麼英雄或者是梟雄,有的只是血與淚。殘忍血腥的程度就連喫人都是常有的事。那時候的人連人肉都要喫,還有什麼殘忍的事是那些人做不出來的呢?在古書中有這樣有一段故事:“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文中意思是指,早期曹操的軍隊裏曾嚴重缺糧,當時各地爲了想辦法解決曹操部隊的糧食問題,於是他們就在自己的縣城裏強奪居民糧食,以此爲曹軍供應上了三日的食物,而這些糧食就是人肉。

三國時期一名大將被袁紹圍困住三個月有餘,城裏是一點糧食都找不到了。一開始還有老鼠和武器上的皮革可以下肚,但是到後來一段時間這裏的什麼東西都被喫光了。到最後將軍那裏還僅存了三升米,他讓人煮成稀粥讓大家喝。最後走投無路的他又把自己的愛妾殺了後分給將士們充飢。《晉書》中記載:“鄴中飢,人相食,季龍時宮人被食略盡。”而且古代打仗的戰敗方有很多都是充當成了糧食,還被稱之爲“兩腳羊”。這等殘忍之事是現在的我們能想象到的嗎?

除了以上的那幾點,還有些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觀衆都以爲三國時期的“十萬大軍”是各處戰場的標配,像官渡、赤壁、夷陵之戰更是動輒數百萬人起步的戰役。其實真正的戰爭根本就沒有那麼多人蔘戰,官渡之戰曹操僅2萬部隊,而袁紹有10萬;赤壁之戰孫劉聯軍最多5萬人,曹操就有15萬;夷陵之戰劉備孫權各5萬。這些數字將那些標配的“十萬大軍”狠狠“打臉”

歷史上的一本古書《晉書·地理志》中記載在更朝換代時,前一百年間還有近6千萬人口。而到了“三家歸進晉”時,各地的人口數量卻急劇下降。你知道在短短的一百年時間裏,是什麼讓人口從近6千萬降到1600萬嗎?當然了,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戰爭。在東漢末年羣雄並起,各地各諸侯之間的紛爭無休無止,所以大家就堅定的認爲了是戰爭導致各地人口大幅度驟減。其實不然,在一些歷史文書上可以發現一些蹊蹺。事實上導致這一切發生的罪魁禍首就是“瘟疫”!

據史料《三國志》記載:《武帝紀》“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北還。”而曹操南征赤壁軍中發生的瘟疫並非只有這一次。實際上從公元119年(漢安帝元初六年)至公元217年(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在這一百年內在史書有記載的瘟疫事件就有近百次之多,僅東漢末年三國初期的三十年時間內,有記載的全國性大瘟疫就有十二次之多。在這時期一批批能人異士伴隨着瘟疫爆發出現了,其中就包括了我們現在熟知的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的家族裏人口本來就多達二百餘人。可自從建安初年以來,不到十年的時間,有三分之二的人就因患上疫症而死亡,其中死於傷寒者竟高達一百五十多名。面對瘟疫的肆虐,張仲景內心十分悲憤。他痛恨那些統治者的腐敗,就是因爲他們發動戰爭從而將百姓推入水深火熱之中。對此,張仲景痛下決心,潛心研究治療傷寒病的方法,他發誓一定要制服這個瘟神。於是張仲景便開始遊歷各方,在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張仲景終於寫成了一部名爲《傷寒雜病論》的不朽之作。這是繼《黃帝內經》之後,又一部最有影響的醫學著作。

以上說的其實只是真實三國黑暗面的冰山一角,畢竟那句“一將功成萬骨枯”可不是前輩們瞎說的。而且在三國裏我們耳熟能詳的將領數不勝數,而這些成名的將領背後不僅僅是他們引以爲傲勝利戰功,同時伴隨着的也是累累白骨。

我們都希望還原歷史的真相,但是歷史本身就沒有真相,歷史的魅力就在於你永遠都見不到它的真面目。它會一直沉澱在歷史長河之中!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