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交易中心5月1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共達成現券交易10202億元,同比增加13%、環比減少17%,交易量約佔同期現券市場總成交量的5%。結合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數據來看,4月境外機構對中國債券呈減持態勢。

業內人士分析,從長期看,中國資產回報率較高、具有分散化投資價值,對國際投資者有着非常強的吸引力。短期波動不改外資長期增持中國資產趨勢。

逾千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

境外機構有着十分強烈的意願參與中國債市。人民銀行上海總部5月1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新增2家境外機構主體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截至4月末,共有1035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其中,514家通過直接投資渠道入市,749家通過“債券通”渠道入市,228家同時通過兩個渠道入市。

交易量方面,境外機構參與中國債券交易較爲活躍。4月境外機構投資者買入債券4872億元,賣出債券5330億元,淨賣出459億元。

從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總量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77萬億元,約佔銀行間債券市場總託管量的3.2%。與3月相比,4月境外機構減持銀行間市場債券1100億元。

從券種看,截至4月末,境外機構的主要託管券種是國債,託管量爲2.39萬億元,佔比63.4%;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債,託管量爲0.97萬億元,佔比25.8%。

分析人士認爲,國債仍是境外機構最青睞的債券品種,表明境外機構對中國經濟基本面有信心。

人民銀行2022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2022年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加快,在此背景下全球股、債、匯市場波動明顯加大,跨境資本流動更不穩定,溢出效應已在顯現。

數據顯示,受主要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的影響,海外國債收益率明顯上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突破3.10%。

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一般而言,中美利差越大,人民幣升值越快,外資增持境內債券規模也越大。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回顧中國債券市場開放發展歷程,利差不是影響外資來境內買債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外資投資中國債市趨勢不改

明明表示:“外資減持人民幣債券壓力最大的階段已過去。”業內人士分析,隨着市場對一些短期因素的消化,境外機構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將回歸穩態。中國債券在全球範圍內具有比較高的投資價值,境外機構增持中國債券有支撐。

首先,相比於發達經濟體,中國資產實際回報率較高。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表示,這是由中國潛在經濟增速和自然利率決定的,較高的投資回報仍是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吸引力。

其次,中國債市的獨立表現具有分散化的投資價值。王春英表示,國內經濟和政策週期與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並不同步,這有助於人民幣資產成爲具備獨立行情的重要大類資產。2019年至2021年,中國本幣國債指數與美國國債指數的相關性僅爲0.2,可以說基本不太相關。所以,人民幣國債爲全球投資者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分散化投資價值。

此外,中國金融市場是多元化資產配置的重要標的。截至3月末,境外央行投資中國債券的規模佔外資總持有量的58%,是增持境內債券的主力。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決定維持現有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構成不變,並將人民幣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

最後,今年以來,中國債市相較於海外債市獨立穩定的表現,表明投資者對中國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有信心。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分析,相較於近期全球國債市場波動加大,我國國債市場運行較爲平穩。究其原因,主要是今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較爲溫和,有利於國債收益率穩定;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爲國債收益率平穩創造了較好的環境。此外,我國國債投資者結構也較爲穩健。

王春英指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金融市場還是持續對外開放,全球投資者也需要配置中國資產,外資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