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都知道,办理入职手续如果没有报到证,那是绝对不可以的。其准确名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不过,这个凭证,今年是最后一次使用,明年就废除了。从此“就业报到证”成为历史。下面看一看“就业报到证”的来龙去脉以及废除之后的高校毕业生如何报到上班。

(一)捆绑太多功能的“就业报到证”。

“就业报到证”分上下两联,上联交毕业生本人报到使用,下联由学校装入毕业生档案。毕业生手持“就业报到证”报到之后,工作单位收取毕业生手中“就业报到证”并妥善保管,用于办理各种事务之用。比如办理社保、本人落户(到单位借用)、统计教师身份等。除了本专科毕业生有报到证之外,研究生同样有报到证。

“就业报到证”名义上只是毕业生转移人事档案关系和户口关系的凭证,实际上被捆绑上了太多的功能。主要有:(1)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2)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3)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依据;(4)人才中心、档案管理机构接收毕业生档案的依据;(5)用人单位给毕业生落户、接收档案的依据;(6)确认毕业生干部身份的凭证。

一纸“就业报到证”具有如此多的功能,办理起来自然具有十分繁琐的程序。首先是只有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才能办理“就业报到证”。其次是办理程序相当复杂,如果丢失了补办更加复杂。签订“就业协议书”之后因为某种原因又取消了并与新的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还得重新办理“就业报到证”,称之为改派,可见其严格程度。

(二)“就业报到证”由“派遣证”转化而成。

“就业报到证”由1999年以前的“派遣证”转化而来。1999年以前,高校毕业生是计划分配,毕业之后就是干部,按照干部定职定级,以与工人区别开来。这就是至今仍然有人将就业分为白领与蓝领的依据,其实在哪个时候,中专也是干部。当时,“派遣证”的功能就是“奉上级机关之命到单位报到上班”,也亦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某单位工作。“派遣证”既是到单位报到的证明,还是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凭证,自然是干部身份的证明。

198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进行了改革,“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变成“部分包括下来”:(1)按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毕业时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其中定向招收者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2)委托招收的学生毕业后按合同约定到委托单位工作;(3)自费生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或自谋职业。此次变动之处在于,正式招收的高校毕业生仍然是计划分配,计划之后招收的学生即自费生则是自谋职业,实质上还是计划分配。

199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了彻底改革,从2000年起,计划分配改由自主择业,彻底告别了计划分配模式。1999年12月教育部发出通知,从2000年起停止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实行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经双向选择并签订协议书后,《就业报到证》只作为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就业的报到凭证。由此可见,目前“就业报到证”所有的功能都是事后附加上去的。

(三)“就业报到证”向高校毕业生告别:将于明年正式取消!

按理说,高校毕业生由计划分配变成了自主择业,报到有毕业证即可,可却还是沿用了“报到凭证”的功能,这说明思维的惯性作用很大。后来,“就业报到证”又被捆绑上了更多的功能,没有一样具有必要性。正是因为如此,近日权威机构发出通知,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这等于完全彻底废除了“就业报到证”,宣告“就业报到证”成为历史。由此看来,2022年的“就业报到证”是最后一批,颇具纪念意义。

废除“就业报到证”之后,高校毕业生如何报到呢?实际上,高校毕业证书就是合法证件,毕业生拿着学历证书,就可以到与自己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的单位报到,根本无须报到证。#体制内体制外就业比较#

按照最新规定,届高校毕业生凭学历证书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聘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在就业地办理落户手续;可凭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在原户籍地办理落户手续。与此同时,从2023年起,高校毕业生只要登记一下毕业去向即可,并作为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

(四)没有任何必要的“就业报到证”,人为制造了麻烦。

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实用方面看,“就业报到证”完全是多此一举。除了机关与事业单位仍然沿用干部身份这个概念之外,其它所有用人单位都已废除了干部的概念,统一称为员工。高校毕业生考公上岸之后才有资格成为干部,“就业报到证”证明干部身份只是一纸空文。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有的还是自由企业者,“就业报到证”与时代已经格格不入。

高校毕业证是法定证件,已经证明了持证者的学习经历以及毕业与否,同一部门还要颁发“就业报到证”再次证明一下,完全是“自己证明是自己”颁发的毕业证书有效,或是间接废除了学历证书的证明功能,如此堪是奇怪。如此奇怪的“就业报到证”竟然保留了20年之久了,让人匪夷所思。这说明某些管理方法远远落后于时代,也完全脱离实际。这些年下大力清理“自己证明自己”的材料,“就业报到证”似乎是最后一个被清理的。

其实早在10多年前就有两会代表建议取消“就业报到证”,因为按照法律规定,高校毕业生无论是考取公务员还是被各类企事业单位录用,手持身份证件、毕业证书及录用通知(考公)或聘用合同或就业协议等就可以报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者更是无报到一说,可是为了落户或办理社保手续而不得不办理“就业报到证”。

高校毕业生也一再反映,本来已经被用人单位录用,却还要回到学校去办理“就业报到证”,来回奔波,费时费钱,人为制造麻烦。有的毕业几个月后才找到工作而报到上班,因为工作地点与学校相隔几千里,不能及时回校办理“就业报到证”,结果办到手的“就业报到证”成了第二年的,考公上岸之后又被怀疑作假,让人哭笑不得。类似证明还有《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已于2020年11月1日取消。

网友们,“就业报到证”不仅毫无实际意义,而且人为地制造了麻烦、制造了工作和白白消耗资源,可却保留了20年之久,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很大,你们由此联想到什么,从中又有何启示呢?请留言讨论,供阅读者欣赏。谢谢阅读与关注。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教育透镜”首发和唯一发布;本号未在其它网站设立相同账号或其它账号;文中资料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在京部属高校:毕业生在京谋职就业的比例,到底有多高?

高校发展“内卷化”与毕业生就业难!

500所以上高校开设的本科专业有多少,就业情况又如何?

300多所高校增设“大数据”专业,校校都是就业金牌吗?

工科生和文科生的差别有哪些?对就业有何影响?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