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澀感,在茶葉審評中也時常被稱爲收斂感。


“收斂性”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實收斂性跟茶的苦、澀有關,簡單來說就是一款茶苦澀度高,但同時能伴隨強烈的回甘生津才能稱之爲“收斂性”。


當然如果是單純的苦澀,也沒有回甘生津,就不能用收斂性來形容了,收斂性越強的茶,苦、澀味在進入口腔後被感知至消退,轉成回甘的過程越短;如果收斂性弱,苦澀味在口腔內就會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續着苦澀味。


相比其他茶類,普洱茶的澀感相比其他茶類會更爲明顯。這是由於普洱茶的原料爲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相比生長於其他區域的其他品種,雲南大葉種內含物質更豐富,相應的多酚類、兒茶素、咖啡鹼等含量更多,所以喝起來口感更飽滿,自然苦澀味自然也會更加明顯一些。


不過因爲越陳越香的屬性,普洱茶經過陳化之後,茶湯滋味越來越醇厚的同時,澀感也會逐漸減弱和轉化,回甘生津更顯着。


普洱生茶的味道,常常伴隨着“苦澀”,喝的茶多了,就發現苦和澀實際上是兩種概念。


但有的茶苦而不澀,有的茶澀感明顯,像臨滄、賀開的茶在澀感上就稍重一些。


茶湯有澀味是正常表現,但關於澀感的輕重還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原料、茶葉的加工工藝對茶品澀感也有重要的影響。在茶葉的加工過程中,經驗豐富的製茶師可以通過有效控制溫度等各種可變因素,最大程度減輕茶品的澀感。


除此以外,沖泡方式也會對普洱的澀感有影響。同一款茶,如果投茶量大,泡水溫度過高,出湯時間久,出來的口感就會偏重。


好茶總是苦後回甘,澀後生津。苦與澀也只是品茶中的單項表現,之後還會有回甘、生津、香味、餘韻等多層次、豐富的表現。


總言之,茶之澀,是味蕾上的一抹鮮活,與茶葉的品質有一定關係,但不能用“澀”完全判斷一款茶的好壞,重點還是要關注茶品的“澀”能否化得開。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