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然 ◎編輯 顏劍

5月份以來,資金淤積與資產配置難的局面,在債券市場愈加明顯。

近一個多月來,資金價格持續維持低位;質押式回購屢破60000億元,交易員們忙着“滾隔夜”;爲了認購1筆高評級信用債,投資者“擠破頭”……

分析人士表示,4月以來,由於疫情衝擊導致貸款需求不足,銀行可配債資金明顯增加。與此同時,股票市場震盪也使得更多的資金流入債券市場。這使得債券市場資金面愈發充裕,金融機構手中大量資金亟需配置資產。

而從供給端來看,一級市場取消發行數量增多,有意願發債的優質企業相對較少,從另一方面加劇了當前資產配置難的局面。

資金充裕“撞上”供給低谷

“錢很多,供給少”是當前債券市場的一大現象。

近期,貨幣市場資金充裕,貨幣市場利率較低。反映銀行間市場資金價格水平的DR007近一個月來,維持在1.5%附近,遠低於政策利率水平。同期,交易所隔夜回購利率基本上在1.7%附近。

“股票市場的震盪已經持續了幾個月的時間,不少客戶出於避險需求,將資金轉移到債券類資管產品上面。”某私募投資經理說,這幾個月湧入債券市場的資金多。

在此背景下,“高息資產”一騎絕塵。二季度以來,企業類信用債表現亮眼,收益率和利差均大幅壓縮。

據記者統計,截至5月20日,自4月以來,AAA級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3年、5年中債企業債到期收益率(AAA)分別下行59BP、42BP、38BP、35BP、27BP、24BP。

這意味着,資金正極力追逐高評級的信用債。然而,交易員面對的現實是,優質信用債的供給整體不足。

一方面是債券發行取消現象增多。據中信證券統計,2022年一季度共取消發行信用債76只,取消規模共計667億元。而二季度這一情況仍在繼續,4月1日至5月18日,有計劃發行總量190億元的25只債券取消發行。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爲,發行人主動選擇取消發行的情況較多。自去年以來,央行連續開展貨幣寬鬆舉措,市場對流動性保持寬鬆的預期加強,甚至早在一二季度切換窗口就預期到未來維持寬鬆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當期取消發行可選擇更好的融資窗口,以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某券商信評主管則認爲,5月份以來,信用債發行數量減少,主要是因爲發行人的材料要撤回更新年報和一季報數據。5、6月一般是傳統上的發行淡季。

取消發行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今年城投債發行形勢的調整,加劇了信用債供給不足。“政策端對城投淨融資沒有放開也是原因之一,城投債目前基本以滾續爲主,缺乏增量。”某券商信評人士對記者說。

據記者統計,今年4月1日至今,城投債總髮行6211.23億元,總償還量4956.39億元,淨融資規模1254.84億元。而去年同期,城投債總髮行7102.36億元,總償還量5079.32億元,淨融資規模2023.04億元。

信用分化疊加認購難

二級配置難,一級認購也不易。

近期,一級市場中,高評級債券的認購倍數迭創新高,交易員爲了搶到一隻券,可謂“搶破了頭”。

據市場人士透露,5月19日發行的22通順交投CP001,發行規模10億元,中證鵬元對該主體其評級爲AA+,金融機構投票熱情極高,投標倍數高達20倍,最終票面利率定在3.40%。

而當日發行的22鎮江交通MTN003,發行規模5億元,全場29.46倍。中誠信國際對該債項評級爲AA+。

一方面是高評級債券的炙手可熱,另一方面則是弱資質、風險較大的行業企業債券的無人問津。數據顯示,截至5月15日,民營房企曾連續65天沒有在公開市場發行債券。

不過,針對當前發債企業所面臨的兩極分化問題,監管層近期持續推進與信用保護工具相關的政策助力民企發債。

5月11日,交易所債券市場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專項支持計劃。5月17日,交易商協會以線上形式召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發展調研座談會,表示已組織中債信用增進公司主動設立了“中債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CSIPB)”。

此後,龍湖、碧桂園美的置業等民營房企陸續發行人民幣債券,且創設機構將同時發行包括信用違約掉期(私募CDS)或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在內的信用保護工具。

“從系列表態來看,監管層對信用保護工具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寄予了厚望。”某私募從業人士對記者說。

業內人士表示,信用保護工具是市場化支持民企債券融資的重大創新性舉措,可幫助投資者降低違約風險的衝擊、抵禦估值波動風險,並降低民企融資成本、提升發行效率。藉助信用保護工具,可以積極修復市場機構對民營企業發行人的信心,有助於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破局配置難題還需多方發力

解決債券市場資產配置難的問題,是系統性工程。

業內人士認爲,在地產債承壓和城投債難以大規模增長的背景下,產業債的信心恢復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

某券商信評主管表示,期待能有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建議政策性擔保介入信用債市場。

“比如某家示範性房企發債時,建議當地省級融資擔保機構,以一個政策性的價格爲其提供擔保,這樣對相較於配置風險轉移工具而言,對投資者會有更大吸引力。”該信評人士說。

市場人士認爲,現有信用保護工具也存在流動性不足、交易技術門檻高等問題,建議金融機構與監管部門進一步健全信用保護工具。

“可進一步創新信用保護工具,推動組合型信用保護合約出臺,爲民營房企債務融資提供‘一籃子’信用保護,並積極參與對組合型信用保護合約提供公允的第三方估值服務,降低市場參與者開展交易的技術門檻。”某券商信披人士說。

而從投資端來看,當前能投資弱資質企業債券的金融機構並不多。

市場人士認爲,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相對固化。銀行、公募基金和保險機構的規模大,風險偏好低,因而能進入這些機構可投資池的企業並不多。

“這幾個月湧入債券市場的資金多,不斷壓低了債券市場利率。這種局面既然難以在短期內改變,就需要鼓勵債券類私募基金的發展,作爲這個市場的重要補充。”該市場人士認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