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哪些主動基金經理更受FOF喜歡?當下市場,這個名單可能更有參考意義……

來源:聰明投資者

今年A股主要大盤指數走熊,公募基金整體虧損顯著,FOF基金收益同樣不佳,除了幾隻剛成立的產品取得了不到0.5%的正收益外,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從行業配置來看,FOF基金依然更青睞固收類基金,持有市值最高的十隻產品中有8只是債基。

從重倉基金來看,海富通改革驅動、工銀瑞信新金融、工銀瑞信金融地產、富國價值優勢、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等產品較受歡迎,其中工銀瑞信鄢耀的基金被重倉頻次最多,另外TOP30馮明遠和丘棟榮有多隻基金也備受青睞。

FOF作爲一類大的資產配置工具,有各自不同的產品收益目標,所以體現在選擇基金時,出發點跟個人投資者買基金還有不少差異。

但在挑選的基金經理,尤其是主動管理基金上,仍有很多值得借鑑參考,畢竟機構瞭解機構,更有專業和信息優勢。

被稱“一年調研400名基金經理”的南方FOF部負責人李文良在挑選基金經理時,有句話是很能代表機構視角的,他說:

“我們選基金和基金經理是想挑選出各個領域、各個賽道中最優秀的那一批基金經理,類似於田徑運動中的專項頂尖選手。

所以,我們認爲優秀的基金經理是專注於自己擅長領域,並不斷深耕、投研框架完善且經歷過市場考驗、且言行一致的基金經理。

我們做了個詳細分析,給大家挑了些基金經理來看。

據Wind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共有255只FOF披露了持倉基金數據。

其中FOF配置次數排在前十的主動偏股型基金經理有:

鄢耀(38次)、王君正(28次)、周雪軍(28次)、孫彬(21次)、馮明遠(19次)、曹名長(18次)、劉旭(17次)、楊嘉文(16次)、丘棟榮(14次)、王海峯(14次)、袁維德(14次)。

TOP30信達澳銀馮明遠、中庚丘棟榮:成長風格vs.深度價值,今年丘棟榮更抗跌 

馮明遠和丘棟榮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一位擅長以新能源爲代表的成長風格投資,一位偏愛以低估值爲核心的價值投資,詳細情況不做贅述。

對於今年一季度的表現,很顯然,丘棟榮的基金更抗跌。

工銀瑞信鄢耀、王君正:鍾情金融地產,能“單打”也能“協作”的最佳拍檔 

鄢耀,畢業於北京大學,先後在德勤華永做高級審計員,在中金任分析員,2010年加入工銀瑞信,現任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基金經理兼任投資經理,目前在管基金7只,管理規模爲218.69億。

王君正,曾任泰達宏利基金研究員,2011年加入工銀瑞信,現任研究部金融地產研究組主管兼基金經理。2013年8月起開始管理公募基金,目前在管基金6只,管理規模爲149.37億。

目前二人共同管理2只基金,分別是工銀瑞信金融地產A和工銀瑞信精選金融地產A,還有一隻工銀瑞信新金融A,王君正在201710月時退出管理。

鄢耀專注大金融板塊,管理的產品曾經獲得2014年股票型基金的業績冠軍,之所以名氣不大,可能是他身上大金融的烙印太深了。

雖說鄢耀鍾情一向不被市場看好的金融地產板塊,但他確是一位被專業機構偏愛的“隱藏大牛。”

在14多年的從業經歷中,鄢耀並不是只滿足於在銀行、保險、券商、地產四大板塊建立的比較強的能力圈。

他曾說過,除了50%精力繼續深耕大金融領域外,剩下50%的精力關注其他穩定增長高ROE的板塊,比如大消費和大科技領域。

這就形成了鄢耀投資風格總體上偏均衡成長,採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投資方法,倉位較高,行業配置相對均衡,個股持倉較爲分散,長期以銀行股打底。

鄢耀的最佳拍檔——王君正也是地產、銀行和保險的標籤,專注地產和金融的投資,均衡配置,長期持有,善於擇時。

他的第一隻基金——工銀瑞信金融地產就是和鄢耀一同管理,且一直管理至今。

選股思路上,王君正重視基準,他認爲只有構建認知,才能逐步瞭解行業偏離度,所以在行業的選擇上,雖然他有自己的專注方向,但在配置的時候,還是選擇均衡和分散配置,一般單個行業的配置比例在20%甚至更低。

海富通周雪軍:代表作海富通改革驅動連續3個季度成爲FOF第一重倉基金 

周雪軍2008年加入基金行業,加上今年這次,已經相繼經歷了2008年、2012年和2018年四輪牛熊轉換。近10年的投資管理經驗,在管基金7只,管理資金規模233.28億元。

周雪軍投資覆蓋的行業包括大金融、大消費(包括醫藥)、TMT、上游週期和中下游製造業,產品業績出色,控制回撤能力強,代表基金爲海富通改革驅動。

今年一季度,有26只FOF重倉配置周雪軍管理的海富通改革驅動混合,在全市場排名第一,而這已經是海富通改革驅動連續第3個季度成爲FOF第一重倉基金。

從基金的收益曲線看,該基金其實在成立的前幾年表現平平,與比較基準幾乎不相上下,從2020年初開始,超額收益開始特別明顯。

與此同時,前年和去年的規模實現了翻倍的增長,2019年底規模爲3.31億,2021年底規模爲175.25億。

周雪軍入行前先在地產公司工作了2年,後又先後在地產、銀行、建築建材等行業做研究員,所以對大金融和週期品比較熟悉,對宏觀經濟策略也有較多涉足。

2012年6月,周雪軍開始當基金經理,當年恰逢地產和銀行整體表現較好,市場風格與他的能力圈恰好匹配,取得不錯的成績。

2013年,市場掀起成長股浪潮,智能手機的普及帶動電子股走強,被觸及“知識盲區”的周雪軍認爲自己業績表現一般,於是他花了2年時間把能力圈拓展到了TMT科技板塊。

而現在,他所覆蓋的五大行業:大金融、大消費(包含醫藥)、TMT科技、週期品和製造業,涵蓋了成長股、價值股和週期股,相對在不同風格的市場中,能表現從容。

富國孫彬:新生代基金經理,代表作長期排在市場前40% 

孫彬自2012年入行,曾擔任國泰基金研究員,2016年7月加入富國基金。目前在管8只基金,總規模爲192.97億,投資年限剛好滿3年。

代表作富國價值優勢,股票倉位基本保持在90%以上,從2019年8月左右開始,該基金長期排在市場的前40%,很少很少拉胯到平均市場之後。

這與孫彬的投資理念有很大關係,他強調淡化擇時,採用行業均衡配置、個股適度分散的持倉策略來應對潛在的風險環境,從前十大持倉可見一斑,既包括銀行、消費、醫藥、能化等傳統賽道股,也包括新能源、材料等科技成長股。

中歐曹名長:價值投資老將,留足安全邊際,注重長期業績 

5月10日,在聰明投資者盤點的擅長低估值投資的基金經理中,曹名長入選。

作爲一位比較少見的堅持深度價值的“元老級”投資老將,到目前爲止已有15年多時間的投資經理生涯,年化收益率近17%,長期業績非常優秀。

由於性格、成長經歷以及自身能力圈等原因,使得曹名長一直堅持深度價值投資。

他曾說過,“選擇了深度價值投資方法,在牛市就是很難跑贏指數,但重要的是留足安全邊際,注重長期業績。”

中歐另一位猛將袁維德此次也入圍FOF基金配置十強。

2015年,袁維德隨曹名長一起加盟中歐基金,團隊希望他能融合價值與成長,給團隊帶來更多新興視角和研究成果。

曹名長和袁維德曾共同管理過基金,但目前袁維德在管的4只基金都是個人獨自管理,總管理規模近250億。

之前曾與曹名長一同管理過中歐潛力價值和中歐成長優選回報,但在今年2月退出管理。

“估值合理”是袁維德最核心的選股策略。

他會基於“世界以不確定性爲主”的底層思維來做投資,主張將賺錢的預期押注於公司層面,只買估值和質量匹配的公司,低估值和好公司優先,景氣度次之,並將目光先着眼於排除公司投資面臨的潛在風險。

這些投資邏輯在其重倉中也展現淋漓。代表作中歐價值智選回報,近幾個季度前十大重倉如下:

大成劉旭:大成高新技術產業連續6年排名行業前50%  

連續六年業績都能排進前50%的基金,目前市場上不過5只,而劉旭管理的大成高新技術產業基金,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月,聰明投資者剛和劉旭進行過一次深入的交流,發現優秀成績單的背後是縝密的投資邏輯。

首先,劉旭的回撤控制與超額收益可以主要歸結爲一個原因——精選個股。 總體來說,劉旭偏價值風格,在股價低估的時候,他會大膽買入並且敢於重倉。

其次,劉旭始終秉持“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這裏的“不變”指的是風格保持一致性。 劉旭的換手率偏低,年換手僅一倍多。他持股週期極長,前十大重倉中,絕大部分個股都持有在1年、2年以上,部分個股持有3年以上,換倉動作很少,很有定力。

最後,在不同的市場風格下,劉旭的持倉始終均衡分佈在多行業,沒有出現單押行業,或者持有較多抱團股的情況。

易方達楊嘉文:用逆向投資的思路挖掘並買入非熱點的好公司 

楊嘉文,管理學碩士,具有10年基金從業經驗,曾任大成基金研究員。2014年11月加入易方達基金任消費行業研究員,2017年年底開始擔任基金經理。

管理時間最長的是易方達科瑞。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24日,任職總回報達85.20%,任職年化回報達14.99%,在同類基金中排前16%。

楊嘉文非常注重安全邊際和回撤控制,行業配置比較均衡和分散,在選出好公司的同時兼顧好價格,尋找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的公司。

相比於景氣度,楊嘉文更看重公司的商業模式和估值水平,他認爲用好的價格買入一個被市場忽略而又在默默進步的公司,既能分享公司成長所帶來的收益,又能獲得估值提升的期權,但估值相對便宜只是挖掘潛力個股的原因,買入的真正理由是公司競爭力較強而且在經營上持續進步。

投資方法方面,以自下而上選股爲主,傾向於用逆向投資的思路挖掘並買入非熱點的好公司,注重估值和商業模式。

組合構建方面,楊嘉文主要投三類股票:70%投資非熱門行業中的好公司,20%投資熱門行業中具有優勢的非熱門公司,還有10%投資非熱門行業中未來空間比較大的中小市值公司。

銀華王海峯:均衡配置,不貪勝不豪賭不執拗 

2008年研究生畢業後,王海峯正式入職銀華基金,歷任研究部交通運輸、鋼鐵、化工等行業研究員,兼任大宗商品組研究主管,目前在管4只產品。

早期對非常廣泛的大週期行業有了深入的研究瞭解,但王海峯並不侷限於傳統週期行業的研究,將投研能力圈不斷外擴,深入研究了消費、科技、金融等國民經濟的衆多領域。

王海峯逐步成爲一位能力圈廣泛的複合型人才,涉獵廣泛、思路開闊,爲“均衡配置”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區別於大部分投資者花大力氣研究個股,王海峯傾向於用“週期框架”,花力氣去搞清楚大方向上的投資邏輯,挖掘中期景氣度向上的行業。

6年多的基金經理生涯中,王海峯也逐漸形成了“三不投資原則”:

1, 不貪勝,在行業和個股佈局上偏左側買賣,只賺到該賺的錢,一般不去追求高點。

2, 不豪賭,不賭一個風格或一個方向,均衡配置金融、週期、消費、科技四大方向。

3,不執拗,客觀地聽取意見,審慎判斷,及時認錯,防範小錯釀成大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