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江蘇徐州美食,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羊肉湯、地鍋雞、燒烤等等。但其實把子肉纔是徐州人最愛的平常美食。把子肉在徐州沒人不知道。中午一塊把子肉加一點青菜,一碗米飯,可以喫得飽飽的。相傳這名起源於當年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按徐州方言,結拜又叫拜把子,把子肉由此得名。把子肉與生俱來的豪氣,使其在徐州的菜式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小到路邊攤,大到飯店餐廳,甚至食堂裏,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徐州把子肉

相傳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彼此惺惺相惜,決定拜“把子”。 張飛是屠戶,主要屠豬。 哥幾個拜也拜完了,就把豬肉萱花豆腐,弄在一個鍋裏煮。後來,隋朝時,由魯地的一位名廚,將此做法進行了完善,精選帶皮豬肉,放入罈子燉,靠祕製醬油調味,燉好的把子肉肥不膩、瘦不柴,色澤鮮亮,入口醇香,價格公道,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這樣的做法和劉關張結拜兄弟的傳奇結合,就成了今天的把子肉。其實把子肉也是分不同種類的最出名的數徐州把子肉和濟南把子肉。

徐州把子肉

徐州把子肉是徐州特色菜,又是中華名小喫之一,是華東地區特色的美食。根據傳統魯菜食譜所述,早在清朝時期,魯地即流傳有用草繩捆紮五花肉,加以醬油燉煮而成的把子肉,其味入口即化,香而不膩。流傳於魯西、魯南,即現在濟南、濟寧、菏澤、棗莊、臨沂、徐州一帶。把子肉一般還配以其他配菜一同燉煮,如鮁魚、四喜肉丸、油炸豆腐片、蘭花幹、青椒、海帶結,麪筋、豆筋、豆皮、腐竹、腐衣、素雞片、虎皮雞蛋、黃花菜、小青菜、豆角、香腸、排骨、肘子、雞腿等。再配上一碗澆上肉湯的白米乾飯,喫起來滿嘴流油,回味悠長,口口留香。

徐州“把子肉”選用肥瘦相間的三層豬五花肉,洗淨,放入鍋中,加清水、蔥姜、料酒煮至斷生,撈出洗淨,改刀切長約10釐米,厚約0.5釐米的片,然後放入大鍋中,加入香料袋,倒入醬油等調味品,大火燒開,小火慢煮2小時,肉質酥爛,湯汁味醇,然後在湯中加入海帶、黃花菜等。大米飯,先將大米淘洗乾淨,浸泡10分鐘,加水燒開後,將大米撈出,放在籠布上,上籠蒸熟即可,米飯鬆軟、不硬、不粘、顆粒分明,配以把子肉,澆點把子肉湯汁,鮮香撲鼻。

徐州把子肉

徐州曾有一句民諺形容最愜意的事,“大米乾飯肉澆頭,夜裏有個人摟着”。前一句說的正是把子肉。把子肉比不上紅燒肉的口感細膩,也比不上梅菜扣肉的賣相華麗,單喫起來滿嘴流油,回味悠長,口口留香。卻與徐州人的飲食粗獷豪氣一脈相承,使人一見就能想象出大塊喫肉、大口喝酒的豪氣。小夥伴們,徐州美食“把子肉”,你喫過嗎?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