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河南省洛陽市的於先生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3月末,他的十歲的兒子小魚(化名)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被確診爲隱睾,接受了“雙側隱睾下降固定”開刀手術;術後被檢查發現其左側睾丸密度不均勻,且血供極稀疏,初診爲“睾丸扭轉”後接受了第二次手術。但兩次手術後,小魚左側睾丸的血供仍未恢復,且體積明顯縮小。

於先生向記者提供了2份住院病案、出院診斷證明等原件及相關錄音,認爲在兩次治療期間,院方存在錯診誤治、術前刻意隱瞞手術方式等行爲,要求院方和涉事醫生承擔相應責任。

6月22日下午,澎湃新聞致電河南省人民醫院醫患辦,但工作人員表示無法告知相關情況,需要向該院的宣傳部反饋。但截至記者發稿時,該院宣傳部仍未回電。

河南省衛健委信訪辦的工作人員則表示,瞭解於先生反饋的情況,並向其建議申請行政調解,或者通過醫療事故鑑定或到法院起訴確定院方及涉事醫生是否構成醫療過錯。該工作人員還表示,目前已和涉事醫院反饋並溝通此事,責成涉事醫院妥善處理。

10歲男童接受兩次手術後,一側睾丸供血不足出現萎縮

3月中旬,於先生檢查發現兒子兩側睾丸不在陰囊中。他先帶孩子在洛陽當地的兩家醫院做檢查,彩超結果提示“雙側睾丸下降不全”“雙側腹股溝低迴聲伴右側點狀鈣化”等。於先生隨後將孩子送至河南省人民醫院。

3月24日,小魚被診斷爲“隱睾”,當天收治入住該院泌尿外科一病區。3月31日,在全麻狀態下,他接受了“雙側睾丸下降固定”開刀手術,由一位劉姓主任醫師操刀。根據“手術記錄”及於先生提供的照片,小魚左右側腹股溝區的斜切口分別爲4釐米、3釐米。兩側陰囊切口約2釐米。

公開資料顯示,“隱睾”是小兒泌尿外科常見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針對隱睾問題,有專家指出,1歲半前是最佳手術干預期,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可能出現生育功能下降、癌變幾率增加或出現睾丸扭轉的風險。

於先生稱,術後第2天,醫生就鼓勵小魚下牀走路,第3天就被要求辦理出院手續,返回洛陽家中。僅過了4天,因左側腹股溝切口開裂感染,小魚又被送進洛陽當地的醫院接受治療。沒想到的是,小魚在該院的兩次彩超報告分別提示,其左側睾丸“血流減少並鈣化”“血流稀疏並鈣化”“左側睾丸未見明顯流血信號”。

4月18日凌晨,於先生連夜驅車將小魚再次送入河南省人民醫院,急診以“睾丸扭轉?”爲初步診斷結果,之後進行了近4個小時手術,相關病程記錄顯示,探查發現小魚左側睾丸“未見扭轉,睾丸及精索水腫、質稍硬”,術後診斷結果爲“睾丸炎及精索炎”,術者同樣是劉姓主任醫師。

18日下午,在於先生的要求下,小魚才轉入該院的小兒外科病區,兩次超聲結果都顯示左側睾丸血流極稀疏,體積減小。至5月3日,小魚出院。“出院診斷”提示,其左側睾丸“回聲不均勻並血供極稀疏;雙側陰囊壁軟組織腫脹;切口癒合不良。”目前,小魚已休學在家養病,身體狀況總體穩定,但常常會感到渾身乏力,部分肝功能指標持續走高,需要定期去醫院檢查肝功能及睾丸情況。

家屬質疑和院方回應

於先生表示,小魚轉入小兒外科病區後,他曾向該醫院的醫患辦投訴,但遲遲沒有收到回覆。5月12日,於先生致電醫院所在轄區的鄭州市金水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反映情況。當天下午,他就接到了河南省人民醫院醫患辦工作人員的回電。

於先生向澎湃新聞提供了兩次住院病案、出院診斷證明等原件及相關錄音,認爲在兩次治療期間,河南省人民醫院和涉事醫生存在誤診誤治、術前刻意隱瞞手術方式等行爲,要求院方和涉事醫生給出明確的調查結果,並承擔相應責任。

於先生質疑,小魚爲何兩次就診後都被收治進該院的成人“泌尿外科”,而非 “小兒外科”? 目前國內針對隱睾多采用腹腔鏡、微創等手術手段,造成的創傷小,手術成功率較高。在該醫院小兒外科擁有先進的“單孔腹腔鏡”的前提下,爲何該科室醫生仍安排採用傳統的開放式手術?

對此,院方醫患辦工作人員在電話錄音中稱,做睾丸下降手術最專業的是小兒泌尿外科,而最接近小兒泌尿外科的是“泌尿外科”而非“小兒外科”,所以由“泌尿外科”科室收治患者並沒有問題。對於手術方式,工作人員則稱,一方面術前告知書中已經寫明瞭腹腔鏡作爲其他手術方式,家屬簽字就默認代表同意這一手術方式;另一方面,醫生懷疑患者的雙側隱睾呈現遊離睾的形式,所以不選擇腹腔鏡作爲手術方式。

該工作人員還說,在能觸摸到睾丸的情況下,傳統開放手術不會干擾到腹腔和胃腸道,不僅花費少,而且對孩子未來就業等方面更有利,“所以(開放式手術)優點大於腹腔鏡。”對方還強調,只有腹腔鏡隱睾,才能選擇腹腔鏡手術,“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參與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泌尿外科學組共同編纂的《隱睾診療專家共識》的杭州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手術中心首席專家徐珊曾在論文中指出,在專業的小兒泌尿外科,隱睾的手術成功率一般達到 90% 以上。臨牀上根據隱睾所處位置,可以分爲可捫及隱睾和未捫及隱睾兩個亞型。前者約佔所有隱睾病例的80%,後者約爲20%。對於可捫及前者,採用開放的微創手術即可解決。對於未捫及隱睾,腹腔鏡手術探查較腹股溝手術探查更利於明確睾丸位置。

對此,於先生質疑,隱睾手術成功率較高,但兩次手術爲何導致睾丸供血減少至壞死萎縮?第二次手術爲何又提升睾丸位置?是否可能存在手術操作不當導致手術失敗?

澎湃新聞對比小魚二次住院前後的多份超聲和CT報告看到:小魚第一次入住涉事醫院前的3月21日,彩超報告顯示其“雙側內均可見血流”。入住涉事醫院後的3月28日,彩超報告顯示其“雙側精索靜脈:未見明顯曲張”。

小魚昨晚第一次手術後的4月17日及4月19日,兩份超聲報告顯示其“左側睾丸未見明顯血流信號”“雙側睾丸血流信號未見明顯顯示”。

在接受第二次手術後,彩超報告顯示其“右側精索未見明顯腫脹,左側精索周圍軟組織腫脹,可見條片狀低迴聲區”“右側精索未見明顯腫脹。左側睾丸未見明顯血流信號”。

醫患辦工作人員在電話裏解釋稱,手術記錄顯示患者的睾丸在內環口附近。而睾丸前後兩次位置發生變化,主要是因爲陰囊部皮膚比較鬆弛,需要選擇更有張力和未感染的部分去固定睾丸。至於爲何血流減少,該工作人員表示,院方仍然考慮是睾丸炎或精索炎導致睾丸和精索周圍壓力值增大。同時,對睾丸進行探查術後也發現精索部分血管中形成了血栓,所以供血減少。醫患辦工作人員還表示,泌尿外科屬於普外科,多位涉事醫生均具有實施睾丸下降手術的資質。

此外,對於於先生提出的醫生誤診錯治、用藥劑量、術後錯誤指導等質疑,醫患辦工作人員則表示,患者被診斷爲“隱睾”沒有任何錯誤。若不認可該說明,可以找專業的機構鑑定或找其他途徑反映。

省衛健委:建議申請行政調解或走正規程序鑑定

6月22日,於先生告訴澎湃新聞,21日16時許,河南省人民醫院醫患辦再次致電,稱希望能夠私下協商解決,賠償經濟損失。但醫患辦始終堅持此前的說法,不承認院方存在任何過錯,雙方溝通無果。

6月22日下午,澎湃新聞致電河南省人民醫院醫患辦,但工作人員表示無法告知相關情況,需要向該院的宣傳部反饋。但截至記者發稿時,該院宣傳部仍未回電。

6月22日下午,鄭州市金水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科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此前已將於先生的投訴反饋給了涉事醫院,院方表示會進行協商溝通。同時,6月9日,涉事醫院已提交了一份針對該起醫療糾紛的情況說明。該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於先生對溝通結果不滿,仍可以向該部門進行反映。

隨後,河南省衛健委信訪辦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瞭解於先生反饋的情況,並向其建議申請行政調解,或者通過正規程序鑑定院方及涉事醫生是否構成醫療過錯。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有兩種鑑定途徑,一種是去醫學會做醫療事故鑑定,如果構成醫療事故,會對涉事醫院及醫生進行處罰。另一種是通過起訴,由法院安排做過錯鑑定。該工作人員還表示,目前已和涉事醫院反饋並溝通此事,責成涉事醫院妥善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