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湖北日報

多收少收在於肥、有收無收在於水。記者從棗陽市水利局獲悉,該市堅持以完善農田水利工程建管體系爲基礎,創新農田水利工程管護機制,不斷夯實糧食生產基礎。

地處鄂西北崗地的棗陽,是鄂北地區農業種植大市,現有水庫389座、泵站1586座、堰塘19991口,形成了大崗坡、石臺寺、華陽河、熊河、沙河、吉河、邢川七大灌溉防洪體系,多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全國食品工業強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等稱號。

針對農田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不順、建管用脫節等問題,近三年來,市級財政加大投入,每年安排100萬元本級預算,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對節約用水、工程管護較好的單位、組織及個人進行獎補,並積極統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水毀工程修復、移民和一般債券資金,用於工程整修養護,有效解決部分工程老化失修、破損嚴重問題。

建管並重,壓實管護責任。棗陽市水利局組建工作專班,每年對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護進行檢查考覈,並及時反饋檢查結果,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責任人、整改標準、整改時限,全面履行運行管護職責,從2020年開始,開展檢查考覈4次,發現問題51處,已全部整改。

根據農田水利工程所處地理位置和權屬關係,棗陽針對不同經營管理主體,探索靈活多樣的管理方式,以塘堰、機井、小型泵站及支渠以下小型渠道等農田水利工程爲例,有54%的工程採取以大帶小管護模式委託大中型灌區管理單位,發揮行業優勢規範管理;33%的工程採取“服務+管理”模式交由用水者協會,發揮其服務優勢規範管理;13%的工程採取“用管一體”模式交由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主體,依託市場優勢規範管理,因地制宜、分類管理的多元化管護模式,促進了全市2萬多處農田水利工程有人管、有錢管、管得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