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映藍天。經過多年來的生態建設和保護,陝西綠色版圖由“淺”變“深”、野生動植物變多、生態防線變牢、百姓因綠變富。陝西實現了“由黃到綠”的歷史性轉變,越來越多的綠色讓百姓享受上更多的生態福祉。

藍天白雲多麗日

在西安市鳳城七路,馬路兩側分別安裝着一個方形儀器,上面寫着“機動車排氣污染遙感監測系統”字樣,每當車輛駛過,儀器上就會有紅色和綠色的光點及光帶,僅需0.7秒,就能識別並上傳機動車的尾氣“成績單”。

在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指揮大廳裏,巨大的電子顯示屏上,顯示着優良天數、污染物濃度等各類環境監測數據,工作人員實時監測大氣污染信息。

“一旦有監測站點的空氣質量指數出現異常升高,系統就會報警並生成管控建議,實現大氣污染的精準治理。”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指揮調度,網格員還會對所包抓的污染源進行日常巡查。目前全市3萬餘個固定污染源單位已被納入巡查範圍,確保發現污染問題能夠及時處置,守護西安市民的“藍天幸福感”。

西安在全市200多個鎮(街道)佈設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歷時近兩年初步建成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先後投入運行環保煙火監控系統、出租車走航監測系統以及網格化監管系統等,形成了“人防技防相結合、線上線下互聯動、處置流程全閉環”的環境監管新模式。

西安的環境空氣治理是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的一個縮影。“十三五”以來,我省堅持鐵腕治霾、科學治霾、協同治霾,強化區域聯動和部門協作,積極開展全省鐵腕治霾秋冬季攻堅行動,重點推進汾渭平原大氣治理聯防聯控,紮實推進關中區域精準治霾。2021年,經過全省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攻堅克難,藍天保衛戰3項國考約束性指標全面超額完成。全省PM2.5平均濃度首次“破四進三”,達到“30+”,空氣質量六項指標全部達到二級標準,大氣污染防治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碧水汩汩潤三秦

“每一個排污口的類型特徵、排水特徵、是否具備採樣條件……排查過程中,這些信息一個都不能少!”延安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邵瑞華說。

按照陝西省生態環境廳《關於印發黃河流域陝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延安市生態環境局積極克服黃土高原地形複雜、疫情管控壓力等困難,利用多種機型無人機巡航,4月初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黃河干流入河排污口航測任務。

本次航測排查範圍涉及延川、延長、宜川3個縣247平方公里,航測採用固定翼、多旋翼、複合翼等多種機型組合,從黃河干流入境和出境斷面分兩組相向飛行作業,對排查範圍做到了“無死角”“全覆蓋”。截至3月31日,黃河干流(延安段)航測任務共出動54人次,歷時6天,起飛無人機20架次,採集圖像1.15萬餘張,圓滿完成了航測任務。

水污染問題表象在水裏,根子在岸上,作爲陸源污染物進入環境水體的最後一道“閘口”,入河排污口是打通水裏和岸上的關鍵環節。2021年,陝西省生態環境廳正式啓動黃河流域(陝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專項行動工作,全年排查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4663個,建立了全省排污口管理臺賬。黃河干流105個存在問題的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

2021年以來,陝西省大力推進黃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全面加強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編制了《陝西省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建立“2大流域—3個板塊—25個重點河流控制單元—111個國控斷面”的管理體系;組織各市(區)編制實施111個國控斷面“一斷一策”達標方案,實施精準治污;制定了《陝西省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補償實施方案》。

從源頭預防到過程控制,從損害賠償到責任追究,陝西水環境治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2021年,陝西省水環境質量創近20年來最好水平,111個國控斷面中,Ⅰ類至Ⅲ類優良水質斷面101個,約佔91%,優於國考目標任務1.8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3個,佔2.7%,優於國考目標1.8個百分點。

綠染大地山更青

今年4月初,榆林市榆陽區小紀汗鎮小紀汗村的山坡上,“塞上森林城”提質增效行動造林項目加快進行:一輛輛載滿樟子松樹苗的大卡車順着山道行進,工人們有的忙着揮鍁挖坑,有的忙着搬運樹苗,還有的爲剛栽植好的樹苗澆水,一派熱火朝天的大幹景象。

“今年榆陽區計劃投資6.6億元,完成營造林30萬畝、農田防護林100公里、飛播造林4萬畝,繼續爲我們的青山添綠。”榆陽區林業局局長秦剛介紹。

“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是人們對20世紀七八十年代榆林揮之不去的記憶。這些年,榆林市不斷加快生態建設,持續綠化。而今,榆林市正以嶄新的姿態向世人展示,沙地能結“綠果”,荒山滿是青翠,溝溝峁峁都披上了綠裝。

陝西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之以恆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2021年,全省營造林842.3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63.1萬畝、飛播造林80.4萬畝、封山育林281.6萬畝、退化林修復72.2萬畝、森林撫育222.2萬畝。

(陝西日報)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