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祕籍君

在這個教育內卷的時代,每對父母最關心的就是自己孩子的學習。可你家娃會不會學習,你知道嗎?

判斷孩子會不會學習,老師其實是很有經驗的。

我有位親戚是教學三十多年的中學教師,她跟我說“會學習的孩子,我一眼就能看出來”。

我心想這怎麼說得神叨叨的。結果老師又說:

“會學習的孩子,在課堂上眼神是亮的,還會隨着老師的講課內容點頭或者深思;

不會學習的孩子,眼神是懵的,神情茫然,說明他只是被動聽老師灌輸,沒有自己的想法”。

我一下子信服了,同時又想起當年自己的學習經歷。

班上有很明顯的兩類人。一類是那種學習特別用功,上課聽講專心致志、晚上熄燈也要打着手電看書的同學;還有一類是“小考小玩,大考大玩”的同學,平時看他沒在學習上費什麼勁兒,甚至有時還會在課堂上睡覺。你猜是哪類同學學習好?

按理說,天道酬勤,第一種學生學習這麼努力,學習成績肯定不會差。但結果卻大跌眼鏡,第一類人往往學習中等,怎麼努力也突破不了;而第二類學生中也不全是學渣,班上的一些學霸就出於此。

爲什麼會這樣?其實就是學習能力的區別,也就是會不會學習。

那麼,會學習和不會學習的孩子,除了課堂表現上的這點差別,還有其它的嗎?有沒有什麼差別家長也能分辨出,並且可以及時干預呢?

我認爲最明顯的差別,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學習輔導上,費不費勁兒。

相信不少人聽過這樣的“凡爾賽”語言:我家孩子的學習,我基本上都沒管過。這孩子也爭氣,每回成績都不賴!

聽起來是不是特氣人?但也特別真實。因爲,這就是孩子會學習的表現呀。不需要外力驅動,自己知道該幹什麼,也知道怎麼學習高效,能很快將要做的作業寫完,給自己留下大把自由時間……

還有些家長對輔導孩子簡直是深惡痛絕,因爲出力不討好。孩子每天有什麼作業需要家長盯着,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需要家長催,寫作業的時候需要家長在一旁陪着,就這還一會兒摳橡皮一會兒削鉛筆,中間還要多次去廁所。

這種場景,想想都頭大。

其實這正是孩子不會學習的表現:他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學,也沒有摸索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及時複習課堂內容,比如明白自己在功課上的薄弱點,重點突擊,再比如按照科目交作業的時間順序來決定先寫什麼科目,再寫什麼科目……

爲什麼兩種孩子差別這麼大,其實是因爲家長。

如果家長在孩子剛上小學時表現得過於緊張,抓得特別緊,認爲孩子必須得督促着才能學,時間長了,處在家長控制下的孩子就會變得很被動,只會跟着家長的指示走,不會自己思考,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想要改善這一狀況,家長就要從無時無刻的監督中撤出來,多讓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細心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態,不會的給個腳手架而不是直接上手去幫忙。

比如孩子每天的作業,家長不必追着問都有哪些,準備什麼時候寫。直接告訴他,作業是他自己的事,自己好好記住,當天抽空完成。孩子一時沒記住,或者記漏了沒全部完成,第二天去學校肯定會被老師批評。這就叫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幾次之後,孩子就會自己提醒自己,對作業上心了。

【你家孩子學習如何,用你操心嗎?】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