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湖北日報

從一個揹簍一雙腳,到一個郵包一輛摩托車,217平方公里,30萬公里郵路,無論寒冬酷暑,興山縣峽口郵政支局鄉村郵遞員羅運良總能及時將每一個郵件送到老百姓手中,從沒有丟失和損壞過一個郵件,更沒有輕易放棄任何一個疑難郵件。

坐落在大巴山餘脈的峽口鎮,地處偏遠,羣衆居住零散,最遠的漆樹坪村,離鎮上來回要大半天。就算是如此條件,從1996年參加工作開始,在羅運良手中,老百姓的信件包裹從來沒有拖延遲到過。

“當天的包裹一定要全部送完,能早送就早送”,這是他26年來一直堅守的原則。每天40餘公里路程,把羣衆的包裹送到收件人手中,一年到頭不間斷的重複着同樣的工作。

爲將大學錄取通知書及時送到,他風雨無阻。2017年夏季的一天,突然下起瓢潑大雨。正在巖嶺村投遞的他沒有退縮,堅持冒雨前行,雖然渾身淋溼,可他懷裏的通知書,卻被裹得嚴嚴實實。“及時準確投遞是我的工作職責,尤其是學生的通知書更是耽誤不得。”羅運良憨笑着說。

“迷途”信件的“尋親”人

2018年,一封從山東寄來的掛號信讓他發了愁,信封上收件人信息只寫了興山峽口周繼紅,沒有收件人電話號碼,也沒有詳細地址。而且峽口鎮這幾年連續移民搬遷,人口流動大,再加上村鎮合併,在幾萬人中找到這個人,猶如大海撈針。對於這樣的信件,一般是退回處理,但他卻選擇了“尋親”。

“每一封信對寫信人和收信人來說都很重要,如果在我手裏送不出去,我對不起人家的信任。”羅運良立馬在各個村子打聽,幾天過去,沒有消息。於是,他改變思路,去當地派出所查人,終於有所收穫。這是一個空掛戶,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搬走。幾經周折,終於查到周繼紅有個表親還住在峽口。通過這個表親,聯繫上週繼紅。原來,那封信是周繼紅多年前的戰友寫來,想在有生之年幾個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戰友再次相聚。正是羅運良的這份執着,才得以讓幾個老人在千里相隔中重敘了這份情誼。

26年的未變“初心”

在他的摩托車上,有時也會出現與工作“不相符”的物品:衛生紙、洗潔精、瓜果蔬菜等門類齊全。“幫鄉親們帶一些生活用品,都是舉手之勞。”羅運良說。

雙坪村的王大爺腿腳不方便,兒女們在外地工作。每次他需要什麼日常用品,只要給羅運良一個電話,羅運良一定按時送達。“他每次給我帶東西來,還跑我屋裏看有什麼要幫忙的,真是個好同志。”王大爺如是說。

26年來,郵路總長30萬公里,27萬件郵件,他從未丟失、損壞過。正是這飽含心血的點點滴滴,雕刻出“誠信郵遞員”的口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