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c08981f0d946039c3f28e553728b6c_th


菜根譚-8


【道理】71.謹言慎行,君子之道

【原文】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業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守拙無巧。

【大意】即使十句話說對九句也未必有人稱讚你,可你若說錯一句話就會立刻受到指責;即使十次設計九次成功也未必有人會獎賞你,可只要有一次計劃失敗,埋怨責難之聲就會紛紛而至。所以一個有修養的君子,寧可保持沉默寡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話都不隨便說;尤其在做事方面,寧可顯得笨拙一些,也絕對不能自作聰明。

【道理】72.殺氣寒薄,和氣福厚

【原文】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祿也長。

【大意】大自然有四季的變化,春夏溫暖萬物獲得生機,秋冬寒冷萬物就喪失生機。一個性情高傲冷漠的人,他的表情就如秋冬寒氣冷漠而無人敢接近,他所得到的也就冷漠而淡薄。只有那些性情溫和、滿懷熱情的人,既肯幫助別人也可得到別人的幫助,所以他所獲的福份不但豐富,而且他的祿位也會源遠流長。

【道理】73.正義路廣,欲情道狹

【原文】天理路上甚寬,稍遊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慾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荊棘泥土。

【註解】天理:天道,佛教語。遊心:遊是出入,遊心是說心念出入的天理路上。人慾:人的慾望,據《禮記.樂記》篇:“滅天理而窮人慾者也。疏:'滅其天生清靜之性,而窮極人所貪嗜慾也。’”寄跡:立足投身。荊棘泥土:荊棘多刺,因此用於比喻坎坷難行的路或繁瑣不好辦的事,又引申爲艱難困苦的處境。泥土是污濁,范仲淹文中有“泥土軒冕”。

【大意】大自然中的道理就像一個寬敞的大路,只要人們略爲用心探討,心靈深處就會覺得無邊遼闊豁然開朗;人世間慾望就好像一條狹窄的小徑,剛一把腳踏上就會覺得眼前是一片崎嶇不平的泥路,只要稍不小心就會把腳陷入泥潭中。

【道理】74.磨練之福久,參勘之知真

【原文】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大意】人的一生有苦有樂,只有在苦難中磨練而得的幸福才能長久;在求學中,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懷疑的精神,有疑就去勘證,只有在不斷考證中得到的學問纔是真學問。

【道理】75.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慾

【原文】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大意】一個人一定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只有謙虛才能容納真正的學問和真理;同時人也要有擇善固執的態度,只有堅強的意志才能抵抗外來物慾的誘惑。

【道理】76.厚德載物,雅量容人

【原文】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註解】水清無魚:《孔子家語》中有“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含垢納污:本意是一切髒的東西部能容納,此處是比喻氣度寬宏而有容忍雅量。好潔獨行之操:生活中喜歡保持獨善其身的態度,操是操守或志向,例如《新書.道術篇》中有“厚志隱行謂之潔。”

【大意】一塊骯髒污穢的土地,纔是長植物的好地方;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往往沒有魚蝦生活。所以一個有高深修養的君子,應具有接納庸俗的氣度和寬恕他人的雅量,絕不可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來往而陷入孤獨狀態。

【道理】77.憂勞興國,逸豫亡身

【原文】泛駕之馬可就馳驅,躍冶之金終歸型範。只一優遊不振,便終身無個進步。白沙雲:“爲人多病未足羞,一生無病是吾憂。”真確論也。

【註解】泛駕之馬:性情兇悍不易馴服控御的馬,藉以比喻不守常軌的豪傑。躍冶之金:當鑄造器具熔化金屬往模型裏灌注時,金屬有時會突然暴出模型外面,這就是所謂躍冶之金,比喻不守本分而自命不凡的人,語出自《莊子.大宗師》篇。型範:鑄造時用的模具。白沙:明朝學者陳獻章,廣東新會人,字公甫,由於隱居白沙裏,因此世人就稱他爲“白沙先生”,於明正統十二年進士及第,然而並未因此踏入仕途,被譽爲“活孟子”。著有《白沙集》十二卷傳世。 

【大意】一匹性情兇悍的馬,只要訓練有術,駕馭得法,仍可騎它奔馳萬里;在熔化時爆出爐的金屬,最後還是被人注入模型變爲器具。一個人只要一貪圖喫喝玩樂,就會使精神陷於委靡不振的狀態,如此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所以陳獻章才說:“做人有過失沒有什麼可恥,只有一生不知悔悟的人才最值得憂心。”這的確是一句至理名言。

【道理】78.一念私貪,萬劫不復

【原文】人只一念私貪,便銷剛爲柔、塞智爲昏、變恩爲慘、染潔爲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爲寶,所以度越一世。

【大意】一個人只要心中出現一點貪婪或偏私的念頭,那他原本剛直的性格就會變得懦弱,原本聰明的頭腦就會被矇蔽得很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腸會變得很殘酷,原本純潔的人格會變得很污濁,結果就等於毀了他一輩子的品德。所以古聖先賢一致認爲,做人要以“不貪”爲修身之寶,這樣才能超脫物慾度過一生。

【道理】79.心公不昧,六賊無蹤

【原文】耳目見聞爲外賊,情慾意識爲內賤。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獨坐堂中,賊便化爲家人矣!

【註解】外賊:來自外部的侵害。佛家認爲色、聲、手、唯、觸、法六塵,都是以眼等六根爲媒介劫奪一切善法,所以佛家才用“賊”這個字一代表六塵。情慾意識:欲是七情之一,所以叫情慾。即內心的情感慾望。惺惺不昧:惺惺是警覺清醒,不昧是不昏憒不糊塗。中堂:中廳。

【大意】每個人眼睛所看、耳朵所聞的聲色都是外來的敵人;每個人都有容易衝動的感情,無法滿足的慾望,這些心理上的邪念都是內在的敵人。不管是內敵還是外賊,只要身爲主人翁的你自己保持靈魂的清醒,每天都循規蹈矩不違背情理法則,那麼,所有心理上的敵人都會成爲你修養品德的助手。

【道理】80.勉勵現前之業,圖謀未來之功

【原文】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

【註解】業:指基業、事業,據《孟子.梁惠王》篇:“君子創業垂統,爲可繼也。”失:錯誤。非:過失。《禮記.禮運》篇:“魯之郊締,非禮也。”

【大意】與其謀劃沒有把握完成的功業;到不如維護已經完成的事業,與其懊悔以前的過失,還不如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錯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