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圖爲牧民華角才讓正在放牧。祁繡娟攝

中新網青海黃南7月4日電 題:“三江源”腹地有機大牧場:科學養殖讓畜產品走出“深閨”

作者 祁繡娟

夏季,地處“三江源”腹地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河南縣)“有機大牧場”綠草如茵,成羣的牛羊悠閒覓食。

河南縣平均海拔3600米,是全國面積最大的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縣域內河曲馬、雪多犛牛、蘇呼歐拉羊獲得地理標誌認證,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該縣利用無污染草場、畜禽優良品質、優質礦泉水等資源稟賦,以科技轉變生產,發展有機畜牧業和生態水產業,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

圖爲河南縣農牧水利和科技局農辦項目辦主任才讓南傑(右)介紹合作社情況。祁繡娟 攝

從2006年開始放牧的華角才讓是河南縣賽爾龍鄉的歐拉羊養殖示範戶,現在家裏有400多頭羊、82頭牛。

爲達到草畜平衡,提高牛羊品質以及讓草場有季節的休息,華角才讓一家人花錢租用別人家閒置的草場放養牛羊。

圖爲特色畜產品。祁繡娟 攝

因品質好,華角才讓每年都會參加優良畜種評比大賽,“尤其在‘那達慕’盛會上得獎後,羊的價格自然上去了,曾有一隻歐拉羊種羊以6萬多(人民幣,下同)的價格交易成功。”華角才讓說,雖然養殖數量不多,但收益和效益卻比以前要高。去年,除去草場費,掙了40多萬。

從粗放式放牧到現在的精細化、科技化,農牧民不僅在思想觀念上積極轉變,還在生產結構上做出調整,使傳統畜牧業向現代化和產業化畜牧業轉型。

圖爲本土品牌“阿米雪”生產的咖啡。祁繡娟 攝

河南縣以“企業+合作社+牧戶”的產業化運作模式,完成23個特色標準化養殖示範場建設,“訂單牧業”有效帶動4000餘戶牧民增收。同時,強化品牌建設,延伸產業鏈條,讓有機畜產品走出草原“深閨”。

河南縣賽爾龍鄉蘭龍村作爲生態有機畜牧業建設試點村,在2010年成立合作社。當地高原犛牛“雪多犛牛”與大通犛牛、環湖犛牛並稱青海三大犛牛,目前存欄犛牛有4000多頭。

牧民更藏傑2016年來到合作社從事養殖工作,除了每年的入股分紅外,每月可以領到一萬多元工資。

圖爲特色畜產品。祁繡娟 攝

“我們在犛牛養殖場的基礎上又建立了犛牛肉乾肉加工廠和電商物流服務點。全村共122戶,入股了119戶,還有25萬畝草場入股。2021年牧民共分紅達420多萬,相對與以前,人均提高了9000多元。”蘭龍村黨支部書記長愛說。

“近年來,圍繞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爲目標,依託國家級農畜產品地理標誌,建設了一批高標準養殖和加工基地,研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有機畜產品330餘種,完成了26項144類商標註冊,14個系列畜產品喜獲中國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雙認證’”。河南縣縣長鋼夫介紹,三江牧場、青清海、啓龍牧場等有機品牌持續打響。

相關文章